梁嘉靖
@jjneo_
我认为,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一面。在创作的时候就要懂得去运用自己的经历和情绪来平衡,不能被太负面的东西影响。当然,我们总是会回想到不美好的回忆,可这就是人生。
JJ说,所有身份重叠都塑造了不同表演形态的自己。访谈时觉得她很chill,她说或许读了四年哲学,人生三观不同了, 自己也潜移默化地跟着成长和改变。
顶着“星二代”的光环入行,累不累?
这个问题,每次被问我都是一样的答案 ——有很大很大的压力。因为星二代的光环,可能让很多人忘记我刚入行时其实也是个新人,跟大家一样都在学习, 经历一样的程序和试镜等。可是,大家对星二代的期望是比较高的,我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往那方面去想,把压力变成动力。
那会跟妈妈聊吗?尤其是面对舆论时?
我是一个很看得开的人,会把重心放在重要的事情方面。当听到别人给我的一些feedback,若是有建设性的我会牢牢记住,才能让自己进步。但是一些无谓的就算了,可能我的个性比较理性,对于闲言闲语,我都会以玩笑的方式跟妈妈带过。
听说你从小就喜欢音乐,那入行到底是从歌手,还是演员开始?
是的,从小就很喜欢,13岁就开始上声乐,之后也尝试创作。就兴趣来说,我是从音乐开始接触大众的,可是大家认识我似乎是从戏剧方面。踏入娱乐圈时,我还在念大学,那时候是半工半读,大家在银幕上看到我都是在演戏,可是我也有唱主题曲, 所以大家也知道,“哦,她也是歌手”。
音乐方面有受到哪方面的特别影响?
或许,从小接触到的各种流行音乐和歌曲都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是创作时真的就全靠自己的感觉和灵感。我个人比较倾向节奏蓝调(R&B)和有一点电子元素的曲风。我通常会先写一些chords, 然后看心情填词,就自由发挥。
创作灵感的来自哪里?
环境和周围,也或者是看了一本书、一部电影,特别有感触和情绪的时候。
你之前跟本地歌手黄俊融共同创作了一首抗疫歌曲《The Light》。自己本身是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吗?可有反映在创作中?
I’m a realist,尽量会用正面的观点去分析每件事,可说我不是个很负面的人。 只是小时候可能真的较positive,觉得什么东西都行得通,长大后会顾虑到更多现实考量点,更懂得manage我的期望。
我认为,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一面。在创作的时候就要懂得去运用自己的经历和情绪来平衡,不能被太负面的东西影响。当然,我们总是会回想到不美好的回忆,可这就是人生。
读了四年哲学,在创作上可否也会偏向某些特定主题?
没有那么specific。可是念哲学的那四年, 几乎每天都在探讨人生、生活道理和问题,三观肯定会有所变化。而我觉得这些变化都是好的,学到了很多,领悟到更多人生的variety,真的会比较敞开心房去生活。 当一个人的三观被影响了,那么创作也会跟着有所不同吧。
演员的身份,对创作/歌唱有帮助吗?
有,我会运用一些不一样的“肌肉”来做表演。现在正播映的电视剧《别来无恙》, 我在里头的角色跟自己原本的个性是完全相反的,人生背景也全然不同。我就从“她” 身上学到了不一样的东西。这个她是一个很爱逞强的女生,有点像小时候的我,而随着剧情我也跟着她一起成长。最近在录一首新歌,我觉得里面有她的影子。
你也演唱戏剧主题曲(《味之道》主题曲 很受欢迎),是不是跟演唱自己的创作很不一样?
《味之道》,其实是我第二首唱的主题曲,第一首是2019年的《就是你就是你》。的确,在演唱主题曲时会较有故事性,它当然跟演唱自己的创作很不同,因为自己的创作由自己掌控,自行决定歌曲类型和意义等。主题曲则是别人已设定好了,你是帮他传达出他所要传达的vessel。可是,两者在演唱时的情绪培养还是一样,要如何进入歌的意境中等,这些都大同小异。
当歌手最享受的是?
我很喜欢录音的过程,虽然有时候很痛苦,因为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或是碰到瓶颈时。 可是录歌的时候,你真的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在那个moment中。
那作为新一代的歌手,有了社交媒体平台是不是更有利?
有利有弊,这是一定的。我本身不太注重社交媒体,虽然认同那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然而我不会把重心放在社交媒体的形象经营,或是太关注追踪人数。我的社交 媒体是入行后才比较活跃的——我喜欢拍照,可是没有自拍的习惯,只是入行后听人说要懂得如何包装自己才开始po。 可是社交媒体其实不属于你的,有一天当它消失了,那你是谁?这不关乎你有几个followers。你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人类, 要把重心放在比较重要的。如果要认真写歌和当演员,那你就要好好地往那里投放 精力,只有你的作品才是属于你的。
今年有什么计划,会将重心放在音乐上?
是的,过去两年比较没时间写歌。因之前疫情停工的关系,所以戏剧档期排得很满,每次回到家不是看剧本就是睡觉。今年我规划好了,会把一部分的时间留给创作,可以说重心是60%(音乐)和40%(演戏)吧。 我正在录制新歌,很快就会跟大家见面了。

摄影 Phyllicia Wang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 Jet Ong
发型 Zoel Tee using Revlon Professional 彩妆 Aaron Ng, Decorum Salon, using Chanel Beau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