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1970至1990年代致敬的《女友》3月号,找来90后的何盈莹担任封面人物。
得知自己得挑战复古风时尚造型,她惊喜道:“是A go-go女郎那样的吗?A字裙、高筒靴、夸张发型……整体造型很缤纷那种?!”
在盈莹的印象中,不少韩国女子团体想体现俏皮风格时,都会选择这样的造型。这对她来说是最具标志性的1970年代时尚, 但随即又想到还有呼应社会运动的中性风、运动风、嬉皮风,她又笑道:“有《女友》的造型团队,不管什么风格,我都不害怕!我相信自己的驾驭能力,当然也相信团队的审美,哈哈!”

Saint Laurent by Anthony Vaccarello皮革手套
对各种时尚风格的喜爱与高接受度,原因是她小时候就是个娃娃控。
若能回到1970/80年代,她说自己绝不会放过任何能尝试不同风格的机会。
如果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她还是得当演员,她会如何?
盈莹略带迟疑:“两个年代的表演需求很不同,尤其1970年代初仍是黑白电视(冷知识:新加坡在1974年第一次引入彩色电视), 也没那么多科技和后期辅助,就靠演员们撑起一部剧,挑战很大。”
正因如此,她特别敬佩娱乐圈的前辈们:“提及本地1970、 80年代电视,我对(陈)澍城大哥的印象特别深刻!除了因为在修读媒体专业时为了搜集资料Google过他,也因入行后他跟我们晚辈说过很多早期拍摄的情形。如以前的收音麦克风是固定在一个位置的,哪个演员需要讲台词就必须走到麦克风前,讲完就走, 不像现在大家各自佩戴麦克风,站在哪儿都能收音。”
更让盈莹惊叹的,是当时无修图年代下的明星颜值和风范。

“以前有很多种风格的美、很多种风格的帅,但随着世界越来越全球化后,各地审美就仿佛差异不大了。你会发现无论 哪个地方的明星或素人,都打扮得很相似。在没有滤镜的那个 时代,真的出了很多让人惊艳的明星和美女——我总觉得她们是天生丽质的,是我无论多努力保养或提升自己都达不到的状态。”
盈莹称前辈潘玲玲就是她无论见过多少次,都能被“美到”的女星。在潘玲玲面前,她的内心总是激动,却为了表现专业 度装作冷静,对方因此至今仍不知她是个小粉丝。
另一个让盈莹难忘的,是于1970、80年代已是轻熟女的妈妈。
她描述:“我看过妈妈年轻时的照片——大眼睛、乌黑长发,超漂亮!因亲戚都觉得她长得像洋娃娃,所以我妈妈还有个昵称 叫‘阿娃’。”
她认为以妈妈当年的外形,绝对能当明星!
“她现在也还是keep得很好,只是比年轻时多了和蔼可亲的气质。奇怪的是,她不爱美但很有审美,甚至敢驾驭可爱的 小饰品也很喜欢流行……我有时甚至会觉得,我妈妈比我还时尚。”
爸爸呢?
“根据我爸自己的叙述,他年轻时是那种会骑摩托车的酷型男……坦白说,我完全无法想象,哈哈!如果真如他自称的型男,而妈妈是漂亮的邻家女孩,想想就觉得一定会‘有故事’。”
因此,回到1970/80年代的何盈莹还想认识年轻时的爸妈, 并偷偷跟踪看他们如何约会。
“还有一定要每个星期去跳disco,感受那个年代的舞厅与现在的club有什么分别,及为何会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文化。 在我想象中,身处1970年代的自己会是个很厉害的舞者,我还会很擅长当时流行的滑轮……总之所有流行的东西我都不会错过!”
看不出如此“乖乖女”的她,居然有那么大胆、前卫的一面。
“不完全是大胆啦,只觉得应该去做那个年代年轻人都会做的事。如20来岁就尽情享乐,到30岁则顺应当时的社会要求早婚, 然后学习如何当个太太、煮饭、带小孩,过着相对来说更安稳、 简单的生活吧!”
我问:“所以你能接受早婚?”
“如果出生在那个年代又在适当的年纪遇到对的人,没什么不能接受的。然而现实中的我出生于1990年代,现阶段的我认为30岁还算早,不用着急可以慢慢来。以前的人选择不多,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只能和生活中遇到的人谈恋爱再步入婚姻,不像现在有各种Apps和平台可以认识来自全球的人,选择虽然更多了,却也让婚恋变得更复杂,不得不谨慎。”
盈莹还说,自己特别喜欢早期的音乐。
1970年代的摇滚、1980年代的新谣、1990年代的华语流行歌, 都让她回味无穷。

“早期的音乐很走心又接地气,旋律和歌词都很简单却特别耐听。我在拍摄《心里住着老灵魂》时,因为要诠释出符合角色 中老年的内心,还特地每天循环播放老歌。那种细水长流的情怀, 跟角色与老公的情感很相似,对我的帮助很大。此外,角色觉得最重要的是家人,而老歌中总有那些很温馨的韵味,让我听了很有共鸣。”
对于只能饰演返老还童的“老灵魂”而非穿越时空回到过去, 让盈莹略觉遗憾。
“我一直都在跟经纪人说,我很想拍古装或年代剧!如1990年代大制作电视剧《金枕头》还特地飞到海外拍摄,演员有惠玉姐、文芳姐、向云姐,阵容超强大之余剧情也紧凑、刺激,让我特别向往能参与!我认为年代剧的叙事方式和角度和现代剧也会不一样,是开拓眼界和思维的好机会,希望将来能如愿吧!”
如果真能回到那个没发达科技的年代,问盈莹最无法舍弃什么,她不假思索地道:“手机!我很依赖手机的……”
回想自己刚拥有手机时,她说:“当时刚上小学,手机的用途只是打电话给爸妈报备放学行踪,从没想过它未来会如此多功能,而我会如此这般离不开它!手机如电脑,可看视频、 录视频、发视频,简直是小时候的我所想象不到的事。”
她笑说小时候最担心无意间让手机连了网,否则电话费一来准会被爸妈教训一番。
“没网的手机在今天却是一点用处都没了。”
朋友聚会,就真的是大家坐下来一起聊天、玩耍、互动。大家的目的也很单纯,不会为打卡费尽心思拍照,而忽略实际的交流。”
最后,她还感慨道:“现在的奶茶也等同于曾经流行的泡泡茶, 当时$1就能买到一杯,每次喝都感觉是在奢宠自己。奶茶如今却成了日常生活中极普通的一件事,想喝就买,再也没有那种无论喝多少次都感觉新奇、满足的体验了。若没仔细想,我还真不会意识到这些变化,很不可思议!”

摄影 Joel Low 造型 Terence Lee
发型 Calvin Gan and Samuel Sim, Hairloom 彩妆 Zhou Aiyi, Makeup Entourage, using Hera 摄影助理 Eddie T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