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eDance
淑淇和Ebe的关系由同事变成关系密切的朋友,全都要多亏钢管舞。学习瑜伽将近5年的淑淇,原本对钢管舞毫无认识,但后来在Ebe的多番鼓励下终于在1年多前踏出第一步,开始学习钢管舞,也因此认识了Jeraldine。3人也慢慢开始成为钢管“舞友”。
由于淑淇起步较迟,其他两人就像导师一样会在旁协助引导和纠正她的姿势。Ebe甚至还笑称自己为她的“Polemama”!因钢管舞而结缘,3人除了平日一起练舞外,甚至还曾结伴一起旅行。不过,热爱钢管舞的她们,即使到国外也不放过任何“练习”的机会。
淑淇一边与我分享Instagram上的照片一边说:“我们几人之前一起到菲律宾去潜水。当时船上有一支木杆,于是我们就很顺手地练起钢管舞的一些技巧,之后就连潜水教练也跟着玩起来,很难忘。”
而Ebe和Jeraldine也曾特地结伴出国观看钢管舞比赛,将钢管舞逐渐融入她们的生活中。她们也坦言,钢管舞与其它运动不同,练习后手脚常会伴随着瘀青,各中滋味只有钢管舞者们才能体会。Ebe表示:“外人看到我们的瘀青时总会抱以‘怎么会搞成这样’的眼光,但Pole Sisters可不同,她们总会告诉你最近又学了什么新技巧,然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因拥有相同兴趣,也将彼此的关系拉得越来越近。
接下来会有什么计划? 问题一抛出,3人开始兴奋地表示:或会挑选一首大家都爱的歌曲,然后一起进行编舞,要不一起参与训练营也有可能是她们来临的计划。

#DragonBoat
从1997年开始的龙舟队,原本是新加坡国立大学龙舟队校友组成的。目前任职团队教练的浩沅,正是其中一位元老级队员。他说:“我那一届的队友们毕业后,仍对划龙舟这项运动抱有热忱,于是大伙儿组成‘国大校友龙舟队’。之后学弟和学妹们毕业了也加入我们的校友龙舟队。就这样,越召越多人。”
原在国大时期就认识的南洋理工大学龙舟队的选手之后也组成校友队。但两队各自队员因事业和家庭忙碌,开始渐渐不加入训练后,决定结合两个队伍,并把名字从原本的“国大校友龙舟队”或“南大校友龙舟队”改为现在的“Kiyah-Splashh!” (意指“前进吧,起呀!”)。
此后,广邀凡是对划龙舟这项运动有兴趣的朋友参与训练,组成目前有50位活跃成员的队伍。每次训练共40多人左右,年龄与性别不拘,最小16岁到最年长60岁。浩沅说:“有些队员参加3年后,因工作必须暂时停止训练,但几年后工作稳定了还是会回来训练。毕竟喜欢的运动,不管过多久,对它还是有一定的热忱。”
除了每年都会有的年会,队员们也会相约共进午餐、小酌、唱KTV等。一位女队员说:“况且每星期见面,一定会聊上几句,也算是bonding。”
就因每个星期训练见面,让他们接触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仅有几对被促成男女朋友,甚至其中两对还携手共结连理。

#CafeHopping
当初因参加大学艺术系新生迎新露营而彼此认识。Kenneth坦言“其实这组朋友里不只是我们6位,有时聚会还有多几位朋友。但我们六人特别投缘,或许因我们比较多共同喜好。”
大学时期,虽然6人同属艺术系,但主修科目不同,却不影响他们间的友谊。那时期他们还相约到夜店派对,甚至还住在同个宿舍里。细数友谊,至今已10年了。安鸿打趣说:“ 当初我们还有精力到夜店派对;大概2010年毕业后年纪较大了就渐渐开始少喝酒品,改喝咖啡。”
于是,就这样开启了这六人的café hopping兴趣。刚开始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到一家新的café品尝美食与咖啡。Terence表示:“因本地有那么多地方,当然要每次品尝不一样才有新意嘛!” 之后他们虽然因工作忙碌改为每个月两次左右到新的café用餐,但6年下来仍维持这个café hopping的乐趣。他们会上网做功课,看照片和食客反应,才决定是否到那家café用餐。
虽彼此相处的时间因各自忙碌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少,但他们为维系友谊,每年佳节和生日总会腾空相聚庆祝;也会一起进行运动和出国旅游等等。曼云说“而且因为本地的café有些感觉太商业化,国外的就比较随性。” 因此就连出国旅游时也不忘到当地的café,感受一下当地的café餐饮文化。

#Fashion
与其说他们是生意伙伴,不如说是亲密战友。拍摄当天其中两人以黑与白的夸张服饰现身,事先没说好。Gilda事后在自己的Instagram上笑封自己为“ The Clown ”,其他两个好友则分别是“Ringmaster”和“Elephant Man”。
每每出现总能引起旁人异样眼光的本地#FashionSquad,当初是在Bobby开设的夜店The Butter Factory结识而成为好友的。除了周末一起喝酒狂欢外,他们的共同嗜好还包括研究时尚。约两年前,3人(加Bobby好伙伴Ritz Lim)联手创办服饰店SUPERSPACE。Samuel说:“有一阵子,我和Gilda一直在思考该如何让各自的品牌(evenodd及Revasseur)更好。然后,我们遇到一直有在网上售卖服饰的Bobby,他也有兴趣进军retail。于是我们决定鼓起勇气在本地做出不一样的时装店概念。”
相信到过SUPERSPACE的人,都对其天马行空的装潢及售卖的服饰留下印象。整个“超太空”空间,将四个好友的迥异风格与个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我们拥有3种很不一样的造型风格。我走Minimalist路线,Gilda是Maximalist,而Bobby则是Extremist,不过这样才有互补效果。我们从Bobby身上学到很多创意方面的知识,Bobby则多了做生意的数字观念。”
十几分钟的访问笑声不断,旁人很难不被3人间的默契给感染。被问到今年有何#SquadGoals2016时?Bobby立刻大笑“So deep!”(那么深澳)。最后,3人经讨论后表示:希望今年能将SUPERSPACE带到next level,其中包括重新整修店面及推出饰品系列的大计。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