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必看:5个方法走出会议后的疲惫感
开完无效会议脑袋空空?研究显示超过90%上班族都有“会议宿醉”!这5个简单实用技巧,帮你快速恢复专注力和工作活力,让会议不再成为职场最大消耗。
开完无效会议脑袋空空?研究显示超过90%上班族都有“会议宿醉”!(图:Shannon Fagan/Stone/Getty Images)
会议结束后(有时一天就有好几场马拉松会议),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脑汁被榨干,散会后直接进入“死机”模式,大脑转不动,注意力集中不住,感觉像宿醉一样。
上班有时候最累的,不是每天的工作,而是每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开会原本是为了让大家一起集思广益、达成共识,确保工作顺利进行,但《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最近的调查指出,会议宿醉(Meeting Hangovers)成了职场新常态。
调查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经历过会议宿醉的症状,包括工作投入度低、不想与同事互动、没有后续行动力,甚至把对开会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同事身上,影响团队合作。在职场朝夕相对,谁不不想成为或者变成“有毒”的同事。
如果你也常遇到这些“宿醉”问题,不妨试试这些简单又实际的小技巧,帮助自己在会议后恢复精力,保持工作活力!
1. 缩短会议时间,避免过度消耗
研究表明,人的专注力通常只能持续9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大脑就开始进入疲劳状态,注意力越来越涣散。如果你是会议主导者,不妨尽量将会议时间控制在90分钟内,避免马拉松式会议;如果你是参与者,虽然不能控制时长,但可以通过短暂的休息来缓解疲劳。例如,做几分钟深呼吸,活动一下颈肩,甚至简单调整坐姿,都能帮助提升集中力。
2.设定明确目标,避免鬼打墙
美国管理学大师Peter Drucker曾说过,有效率的管理者不开无效的会议。开会时最怕话题有头无尾、发言东拉西扯,讨论半天没结果。为避免无效会议,开会前设定清晰的议程和目标,确保大家都知道会议的重点。相关的fact or number,可以先事前update好,尽量缩短开会时间,会议聚焦在“下一步行动”,避免浪费时间在无关的话题上。
3. 让自己活跃起来,避免单纯“听”会
如果会议上你只是当听众,大脑很容易进入“待命模式”,不再积极思考,感到无聊,渐渐就“魂游四海”,昏昏欲睡。作为会议主导者,可以尝试简化会议流程,删减冗长的汇报,增加互动环节,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意见,一起脑力激荡,也能保持大家的专注力。作为参与者,提前准备要讨论的资料、问题或者发言点,有备而来的状态能提高你的参与感,也减少压力紧张。
4.会议结束,给大脑按个“重启键”
会议结束,给自己个小小的休息时间,起身走动一下,做些简单的拉伸,放松一下身体,或去买杯饮料。就算只是5分钟的活动,也能帮助打破身体的僵硬感,让血液循环起来,帮助大脑重启,恢复活力。
5.快闪总结,避免记忆模糊
散会后,快速地花几分钟时间,闪电总结关键的会议内容,列出自己需要执行的任务。这样能帮助你明确接下一步该做什么,避免遗忘重要信息,减轻后续工作和心理负担,保持工作目标清晰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