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毁掉前程?职场人必须避开的6种‘多嘴’行为

最近的“失言”风波,是不是令你觉得在职场上“隔墙有耳”?跟同事之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其实要有分寸!

#Nyrelationship

图:RUNSTUDIO/The Image Bank/Getty Images

在职场上,你是否也曾这样想:只是在茶水间发个牢骚、在群聊里讲一句笑话、和“好同事”吐个苦水,有那么严重吗?

新加坡艺人李凯馨,近年来在中国发展顺利,然而最近却因一段疑似“贬低中国人”的录音,引发热议。这段语音是由一名自称其“前助理”的网友曝光,不仅一度冲上热搜,还让她的事业蒙上阴影。

姑且不论录音内容真假,这起事件提醒我们: 在职场,任何一句无心之言,都有可能成为“黑料”,毁掉你努力多年的人设与前程。

究竟工作中有哪些话绝不能乱说?这些话你说出口时,也许只是一时情绪,但代价却可能是长久难以挽回的损失。

以下6种职场“说话禁区”,你一定要警惕:

1. 批评上司或同事:职场大忌,不吐为妙

“X的效率太差了,整天拖大家的后腿”、“老板什么都不懂还爱装懂”……这些抱怨看似发泄,其实是把自己推上高危地带。

工作遇到问题,免不了发牢骚,逞一时口快,发泄完情绪,你也没放心上。但这些看似随口说说的抱怨,都有可能成为你的“黑料”,传入当事人耳中,后果可大可小。哪怕你说的有理,也请记得:人在职场,说话不能只看当下爽不爽,还要想日后有没有麻烦。

2. 吐槽对象选错人,你可能成了“背锅王”

你以为是在“吐苦水拉感情”,殊不知你同事分三类:

  • 邀功型:拿你的话当情报,向老板汇报;
  • 大嘴型:把你的吐槽当社交筹码,和别人交换话题;
  • 没心眼型:单纯嘴快,不小心说漏嘴。

哪怕是你最要好的“饭友”同事,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出卖”了你。知人知面不知心,如果真的需要吐槽,最好还是把这些话题,留给工作圈以外的家人朋友。

3. 传播八卦、小道消息,后果比你想的严重

“听说要裁员了?”“他是不是靠关系进公司?”

公司里的各种“风声”满天飞,往往真假难辨。信口开河,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很可能让你成为造谣的源头,引发不必要的恐慌,甚至最后被公司追责。因此不确定、没把握的事,还是少说为妙,免得引火上身。

4. 群聊、语音、茶水间都是高危发言区

尤其在科技时代,文字、语音随时可被截图、转录,一旦流出,铁证如山,跳入黄河也洗不清。如果你不确定在场的人是不是“自己人”,就别轻易表态,打哈哈是安全的回应方式。如果“吐槽大会”逐渐失控,用词越来越夸张,切记不要人云亦云,high过头添油加醋,否则一旦出事,你很可能也会受牵连。

5. 过度分享私事,小心“翻船型同事”反咬你

旺盛的分享欲也可能会害惨自己。你可以聊天气、旅游、美食、追剧、运动,但有些话题最好避开:个人黑历史、情感问题、家庭纠纷和薪资状态等。人心难测,职场上复杂的利益关系纠葛,让同事之间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今天是好同事,也许有朝一日变死对头,尤其如果你的吐糟对象是情绪不稳的大嘴巴,彼此关系一旦生变,疯狂无下限爆出你的私密话,后果不堪设想。

6. 离职计划不能提前说,跳槽前要“沉默是金”

准备跳槽,是吐槽闲聊不该说的话题之一。不少人在打算跳槽时,会忍不住向身边人透露消息,但真正聪明的职场人都知道:辞职前的沉默,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因为消息一旦走漏,不仅可能引起上司提防、同事议论,人还没走,就已经茶凉,被“边缘化”,影响你的工作交接、口碑与下一份工作的起点。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