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女孩》梁智强
“这次我跳脱擅长的家庭故事题材,尝试有关青梅竹马初恋的故事,并把背景带回乡村时期。年纪尚浅时暗恋戏码 经常上演,为对方默默耕耘但最后还是无疾而终。以淳朴爱恋和错失幸福,企图让本地人思考‘惜福’。在失去前 发现自己比世上的一些人来得幸福,并珍惜所拥有。”

jack

 

《Bunga Sayang》陈子谦
“左邻右里不说相同语言,却因 热爱音乐而熟络。我特别想捕捉1980年代自己在成长岁月最喜欢 的音乐;其一是京剧。身于创意领域,眼见它不停地在进化, 而艺术对视觉感官的冲击不停 发生。于是我想以自己擅长的创作形式,对1980年代的本地音乐致敬。”

7-royston

 

《Cinema》邱金海
“借着自己引以为傲的本地宗族与信仰和谐文化,歌颂本地戏院1950、 60年代的全盛期。当时电影元素 丰富,故事具诙谐、戏剧、恐惧等反差张力。但每一种张力即使明显反差,却都能在同一部电影里找到平衡。以叙述本地戏院由黄金时代变迁至今的惆怅感,我试图刻画出本地人即使宗教与信仰不一样也能和睦共处的信息。”

7-Eric Khoo

 

《Parting》巫俊锋
“探讨本地社会规范的进化。身为 国际繁华国家之一,我们的社会节奏紧凑,天天都有变化在身边发生。 每当遇见经得起岁月考验的物件,会不经意怀念起过去;但也接受周遭随着时代改变是必然。于是在 本地人渐渐国际化之时,接受尺度变得更宽广,慢慢淘汰当初社会 规范框架和社会异样 眼光。借此片我希望 本地社会规范在接下 来50年更具包容性。”

7-boo Jun feng

 

《Pineapple Town》陈彬彬
“对人生所搜寻的方向和经历过的旅程,我很感兴趣。因此我选择家庭传承的主题,探讨家族根源讲述寻觅上一代的根源及将其精髓传承。在大家不问过程,注重结果的现代社会,这部影片以本地家庭探讨一路走来,塑造家庭现状的 过程,让大家更了解自己的过去。”

7-tan ping ping

 

《阿嬤定位系统》唐永健
“以国家地理讲述人文关系, 其中提及地标、街道及色彩。 我以清明为主的故事,讲述老人家的‘根’如何在他们逝世后,被传统流传下来。故事主要围绕紧系一家几代的传统文化。 对身为本地人的我而言,新加坡虽历史不算悠久但文化精彩, 因此选择以传统文化描绘自己对国家的爱戴。”

7-Kelvin Tong

 

《The Flame》 K Rajagopal
“我把场景拉回1971年,把父母当时的生活改为传记。英军从 新加坡撤退后,本地一印度家庭因为英军效力多年而获英国政府 颁发国民;家族元老一心想跟随服从多年的英军政府,但新婚儿子与媳妇却渴望定居本地。故事转折刻画出:同一家庭两代人对新加坡 不同的归属感、忠心与爱国主义。”

7-K.Rajago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