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奕迅到赵露思:你不焦虑,但你的身体会
陈奕迅在纪录片中自曝焦虑症,赵露思则公开心理评估报告直言自己深受焦虑和抑郁困扰。一个是华语乐坛天王,一个是当红小花,但他们的故事传递了同一个提醒:当你还在硬撑时,身体可能已经先替你喊停。
陈奕迅在纪录片中自曝焦虑症,赵露思则公开心理评估报告直言自己深受焦虑和抑郁困扰。(图:Tpgimages)
焦虑,并不只是“心里紧张”这么简单,它常常会披上另一张面孔—失眠、心悸、肌肉紧绷,甚至胃痛。那些被忽视的小毛病,其实都是身体在说:“该慢下来,好好照顾自己了。”
从Eason说起:51岁的和解
陈奕迅在巡演纪录片《FEAR and DREAMS:NOW is the only reality》中坦言,巡演过程中常常害怕做得不够好,有时会迷失,甚至在杭州站之后确诊焦虑症。他试过停药,却因无法控制突如其来的紧张,最终选择暂停巡演,先停下脚步。
这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和自己和解的成熟。承认焦虑、正视压力,其实比拼命硬撑更需要勇气。
陈奕迅在杭州站巡演之后确诊焦虑症。
赵露思:身体替情绪“说话”
如果说陈奕迅的故事代表中年艺人的承压,那么赵露思则是年轻一代女明星的缩影。她在2024年底自曝长期深受焦虑与抑郁困扰,不仅情绪被困住,身体更是率先“报警”。
她分享过自己的症状:频繁干呕、眩晕、关节疼痛、过敏反应、颈椎僵硬……一度让她怀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可医生检查后,身体器官并没有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焦虑把情绪转化成了躯体化反应。
更令人心疼的是,她还因(前)公司忽视自身健康与权益,愤而公开心理评估报告,喊话“Justice for Zhao Lusi”。这种赤裸的呼救,让无数粉丝第一次直面——偶像光鲜的笑容背后,其实也可能是对抗焦虑的疲惫身体。
中国当红小花旦赵露思因焦虑,把情绪转化成了躯体化反应。
除了这两位,其实有很多明星的健康也亮起红灯。
你以为没事,其实身体早已拉警报
很多人觉得自己“还好”,工作没出状况、社交还能应付。可身体却最老实,常常替我们提前发出信号:
- 失眠:明明很累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被心跳快或呼吸急促惊醒。
- 易怒:一点小事就让你情绪爆炸,事后又自责。
- 心悸与头晕:在会议、通勤、甚至安静坐着时突然心慌,感觉胸口发虚。
- 胃肠不适:检查结果没问题,但总是胃痛、反胃、拉肚子。
这些症状常被误以为是身体病,却可能是焦虑在作祟。正如医生所说,焦虑会“假装是身体病”,如果只治身体、不处理情绪,问题就会反复出现。
为什么现代人容易被焦虑困住?
- 长期高压:职场KPI、房贷压力、人际关系,都在无形加码。
- 孤独感:即使身边有人,也常觉得“没人懂自己”。
- 完美主义:害怕做错,要求自己必须做到最好。
这些因素,让焦虑更容易悄悄进化成焦虑症。专家提醒:如果无诱因的过度焦虑持续超过三个月,就要考虑就医。
跟自己和解,不是放弃
Eason的故事提醒我们:学会和自己和解,才是对抗焦虑最温柔的方法。
一些简单的“和解法则”:
- 学会放手:不必追求事事完美,允许自己有缺陷。
- 留白喘息:哪怕每天十分钟散步、冥想,也能帮大脑松绑。
- 降低比较:少刷那些让你焦虑的动态,把精力放回生活本身。
- 规律生活:固定睡眠、适量运动,帮身体找回稳定节奏。
你不是孤单一个
陈奕迅对歌迷说过:“你们不孤单,我也不孤单。”
这句话,放在今天也很适用。焦虑最可怕的,是让人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如果你正在焦虑,可以试试:
- 找同温层:和朋友、社群分享,获得理解。
- 倾诉出口:和信任的人聊一聊,不必解决问题,只是被听见。
- 寻求专业帮助:当情绪持续困扰生活,不要害怕走进医院。
最后的话
你不焦虑,但你的身体会。不要忽视那些反复出现的小毛病,那可能是身体在替你说话。
和自己和解,并不是放弃追求,而是学会温柔地照顾内心。当我们放下“硬撑”,承认自己需要休息和帮助,其实正是在练习一种更成熟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