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JIRO ‘HATCH’ HASHIDA
HASHIDA创办人兼主厨
@HASHIDA.SG / @TOPDOGHATCH
他是绝对的”视觉系”男人。从他的日本料理餐厅Hashida的独特室内设计、每道omakase料理的摆盘到他的个人着装,他追求的完美包括不妥协于视觉美感。
今年是他来到本地的第10年,他说自己的理念始终如一:将日本文化一丝不苟地带到本地,并确保每道料理背后都有故事。
先说说在本地度过10年的感想?
这10年里我学到也成长了很多,但理念始终没变,就是将日本文化(涵盖美食和语言)带来本地。我认为我做到了,尤其当下看到很多日本餐厅崛起,其中一些更是曾与我合作过的人开的。他们大概是在我这儿“看”到了些东西,也想创造出类似的东西吧?我觉得是可喜的,虽然有些本地厨师添加的所谓日本元素会不协调……
怎么说?
在Hashida,我们之所以呈献某些料理是有特定原因的,不仅是为迎合顾客喜好。外头有些餐厅过于注重商业性,这就和“忠于文化”背道而驰了。若食客喜欢螃蟹就一直提供螃蟹,我觉得是不对的。在Hashida我总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并希望食客们能欣赏。10年前我是第一个在本地介绍鲭鱼寿司的厨师,但因没很多人试过就会有其他人抗拒,但不试怎会知道?后来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因有越来越多食客上门要求那道寿司。
你坚持从日本引进新鲜但昂贵食材……
是的,若没有最新鲜道地的食材,我真的没法perform。每次回日本和当地农夫、渔夫、米酒酿制师傅等会面,我都会和他们深谈并了解每种蔬菜或鱼类的特质,才能“物尽其用”呈献出最佳味道 。因气候、水质或其他因素,不同地方的食材都有各自特质;既然我们要呈献最道地的日本风味和文化,就不能妥协于食材来源对吧?
和他们深谈如何启发你的料理创作?
创作灵感每时每刻都有,我比较像通过与人们的交谈和互动中过滤这些灵感,有助我在创作旅程中前进。如我自我爸爸那里懂得一些料理背后的故事,就也希望能借助我的料理和他人分享。我不觉得这是守旧,更多是在念起旧记忆的同时寻找新元素,并创造出能反映自己的东西。
从某专访中得知你其实并不想当厨师……
并没完全不想,只是想当画家的志愿更大而已。有一阵子总觉无论是画作或人生都欠缺深度,然后就想说何不回到厨房朝成为出色厨师那方面努力,或许以后还能继续画画、卖画,再一圆我开个展的梦想。因此 我回到厨房帮我爸,但也意识到自己对待食材和烹饪过程的看法和其他厨师不一样,更想要理解我们为何吃和烹饪某些食物。不少厨师都是看到一料理便去“复制”,没用心去理解,这对我来说不是创作。我觉得重要的是审视规则并更新传统,然后打造出自己的风格。
Hashida每道料理都精致得犹如艺术品——身为主厨,会如何平衡视觉美感和味道呢?
是一种直觉。有时会让料理引导摆盘设计,有时会考虑到盘子和其设计然后再考虑味道。又其他时候,会觉得需要加点颜色或点缀让菜品更具吸引力。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制造出一个焦点并保持平衡。
若有反馈说摆盘精致但味道不过尔尔……
一定会失望——若无法满足到食客味蕾,摆盘再美又有啥用处?话虽如此,我还是坚信视觉永远是个重要起点——通常若料理看起来很美,大家都会认为它可口。在日本悠久的饮食文化里,我们都坚持料理该色、味俱全,所以我也一直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去创作每道料理。
解释你的“Shu守”、“Ha破”、“Ri离”哲学?
源自日本武术,也应用于各种学习阶段。这三字也各代表“传统”、“创新”和“超越”。开始时身为学生自然得以最高精确度遵循师傅教导,目标是学好基本原理“守”住“传统”。拥有基本技能后,我们就该懂得识别和理 解技术背后的原则和理论,要“破”要“创新”。最后一个“离”的阶段,就是去创造去“超越”。
可有特别钟爱的本地小贩美食?
肉脞面!我觉得在一碗如此简单的食物里能融合那么复杂却层次丰富的酸、甜、咸与辣,真的太厉害。如果将来在东京开肉脞面店的话,我想我应会将它复杂化,会推出约25种面类让人选吧,哈哈!

摄影 Lawrence Teo
美术指导 Paul Soi
修饰 Sophia Soh, The Suburbs Studio, using Kevin Murphy & Estée Lauder
摄影助理 Raeann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