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MY OLD SCHOOL联合创办人/自由撰稿人/公关 REBECCA WONG
BYMYOLDSCHOOL.COM
Rebecca曾在杂志媒体界工作长达16年,离开前是本地家居设计及装潢杂志《Home & Decor》的主编 。如何成为By My Old School古董店创办人之一?她坦言因爸爸的家族“传统”,她自己向来也爱收集“有年份的玩意儿”。因一份热爱而加入爸爸创办的古董店并进行改革,她说赚钱是其次,更多的是情怀。她目前身兼多职,也同时拥有自由撰稿人及公关的身份,这样“才能确保按时缴付账单”。
为何会对古玩有兴趣?
“收集”是我爸爸家族的兴趣及爱好,他许多兄弟姐妹都是收藏家,也很有艺术创作方面的天赋。小时候的我已开始收集玩具和电影海报,长大后才开始对新加坡历史相关物品感兴趣。许是因爸爸的耳濡目染……他爱收集随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有“味道”的物件如黄铜、木质、皮革品,它们经过时间的洗涤,其颜色甚至外貌都会发生改变,象征着岁月和故事。古玩更值得敬佩的是其手工艺术,每一件都由当年的工匠、小贩、三穗妇女等人精雕细琢。其实大部分物件的生成皆为实用,但其简洁的美感却让我着迷。
为何决定辞去主编工作加入爸爸的行业?
收集——是我和爸爸共同的爱好,因此就想把它变成小生意来经营 。By My Old School诞生于2001年,可当时我们都各有全职工作,因此经营方式只限周末预约制。多年来我们享受着管理店铺和与收藏家会面的乐趣,却也意识到维持16年的工作未免将我困于舒适圈中,因此决定离开自己爱的杂志工作,试图推动自己为古董店做更多。这毕竟是自己的小店,我愿意花更多时间打理它,同时取得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以体验其他新事物。
经营至今,有什么事最让你难忘?
我爸爸的朋友居然在我们店里找到他丢失已久的全家福!因一系列机缘巧合,他和老婆的合照来到店里,摄于1960年代的黑白照被他一眼认出。他说照片因搬家被丢失,当时他们才十几岁,转眼已是年过70的老夫老妻了。
你目前最心爱的古玩是什么?
有很多。顾客总会询问,而我也总会抱歉说它们是只供展示的非卖品。如印有咖啡粉或炼乳广告的kopitiam杯子、一块古老的木头、黄铜的Marie饼干磨具及黏土“动物银行”货币。有不少是1950或60年代游乐场奖品,我很珍惜。

被称为“sustainable shop therapy”地点,你会如何鼓励大家考虑买二手商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我们试图通过DIY改变旧物用途,如将破旧黄铜喷枪改为氛围感十足的台灯,或把不能再用的电器零件改为其它小物件。我也利用自身在室内设计方面的知识为购买我们古玩的人提供建议和想法,告诉他们如何将旧物融入现代装潢,使居家更有特色。与顾客聊天时,我也会试图“种草”旧物的经久耐用,因为以前的物件通常是以更优质材料所制。若能从二手市场购入物超所值的物件,何乐而不为?
By My Old School的古玩都来自何处?
会从本地老店、老住宅、古董商及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购入有意义的物件,疫情前也会到海外采购。每当一家人出国旅行时,我们定会把部分时间留给古董店或跳蚤市场去挖宝。此外,已故老人家们的儿女也会联系我们,希望为遗留下来的物品找到下个主人。
你会如何建议将古玩融入现代生活?除了收集/摆设,可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用途?
近期古玩拥有另一个具意义的用途:当工具用于痴呆症患者的回忆疗法。许多老年人康复中心或护理中心都会建立古玩角落,原因是大部分老人不仅熟悉古玩,还会与特殊的几件产生情感上的链接。古玩因此成为强而有力的记忆“触发器“有助让患者敞开心扉。老人们也分享:这些物品会将他们带回从前,从而分享他们的故事让后续治疗更有效。By My Old School也因此开始出售及出租此类商品,并亲眼目睹老一辈的人再次充满热忱地与家人分享故事。天伦之乐,不也就是如此?
在凡事强调“更新”的这个时代,By My Old School今后会如何发展?
未来还是未知。在寸土黄金的新加坡,除了租金不低,我们还需要大把空间存放古玩。我们爱说:陈列在店里的每个物品都在等待其主人,但往往前来的“主人”都不清楚自己在找什么。这就宛如寻宝游戏,却也是购买古玩的乐趣。所以,我们不会放弃收集更多有趣物件让人选择。出租商品为主要收入来源,希望在未来多加入这方面的服务,确保这坚持了10年之久的小店能生存下去。
摄影 Veronica Tay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 Jet Ong
发型&彩妆 Aaron Ng, Decorum Salon, using Kevin Murphy and Dior Beau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