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YI 22岁
@hohloyi
@championflagship/ @dicksonnasilemak创办人

她说自己的饮食梦, 从很小就开始。为朝梦想前进,她有不少“壮举”,如在“O”水准后的空档年(gap year)只身到台湾读了一年烘焙;因为想学做菠萝包而直接跑到常光顾的香港茶餐厅的厨房,请老师傅收她为徒。人生只活一次,所以她坚持勇敢dream big。

在本地连开两家餐厅,你本身是foodie?

我当然爱吃,可是不爱排队,最多只愿意等15分钟。我很幸运,自己经营的两家餐厅都经常有人排队,可是也因为自己不喜欢等,会尽量调整SOP来缩短顾客的等待时间。我也很留意新餐厅的讯息,但会等热潮后才去试。因为餐厅初开时,很多东西仍在调整,水准比较不稳定。我是做餐饮业的,想在它水准最稳时才吃。

本地餐饮业竞争激烈,为什么想要加入“战局”?

新加坡的饮食种类多,可是Champion和Dickson还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本地很多咖啡厅主打早午餐、西式糕点和咖啡, 比较少像Champion这样专卖菠萝包的咖啡厅。我很喜欢室内设计,因此咖啡厅的装潢也比较organic,很多角落都圆圆的,整个色调是单一的大地色系。
至于Dickson,自己在本地没找到很喜欢的nasi lemak,像Village Park Restaurant(马来西亚Petaling Jaya著名椰浆饭)这里也没带进来,所以决定开店。

说说你在台湾上的烘焙课程。

很小时候就知道自己很喜欢动手做东西,“O”水准会考后,为了不想浪费时间,我决定给自己空档年,暂不升学到台北读烘焙,就想确认自己到底喜不喜欢面包这一块。完成一年课程后,我确认自己想在这一行发展,只是还没具体计划。

后来,又为什么到了香港做学徒?

我在中学时就取得了香港特区的永久居民身份,每年都会回到那里住上一两个月。有家非常传统的香港茶餐厅金华(Kam Wah),它家的菠萝包被誉为全港最好吃。我虽然从小就吃,可是学了烘焙后,品尝起来滋味全然不同,立志要拜师学艺。我是个很敢争取的人,于是直接找到厨房问老师傅要不要收我为徒。
第一次当然被拒绝,师傅还因为我的口音,以为我是什么非法移民。我不气馁,回去了好几次继续争取,不断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甚至还拿出香港身份证来证明我的“合法”身份。后来终于成功,待在香港做了两年学徒。

你的个性很”猛“!

我很敢想敢做,很敢dream big。对我来说,人生只有一次,那就要好好过,逐一完成我想做,才对得起自己。

回到新加坡就开了Champion?

其实可以跟老师傅学做菠萝包,真的 很blessed。因为金华茶餐厅只有两位师傅(一位是研发招牌菠萝包食谱的老师傅, 另一位则是他的助手)知道整个食谱的流程,而第三个懂的就是我,因此当然想要开店,师傅也知道我的计划。
两年后,我觉得自己ready了,于是回到新加坡。开店前参与了四个食品展,反应很不错,给了我开店的信心。其实现在吃到的Champion菠萝包,跟当初的口感 很不一样,它是根据不同的反馈逐步调整 过来的。这很重要,我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并非一开始就完美,它必须经过再思考、 再试验、再调整,才会得出最好的成果。

你们跟传统饮食业模式很不一样?

首先,我们卖的食物虽然很传统,可是 branding却很年轻化。第二,我注重SOP,不能接受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结果出来 的食品水准不一,因此会利用机器以及系统化来营运。第三,我们的福利在饮食这行来说算不错,除了起薪高、五天制, 还会发奖金等。

创业以来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先前的马来西亚活鸡出口禁令是不是让Dickson打击很大?

所谓原材料短缺,对饮食业是part of life。其实,创业以来比较棘手,而自己还在学的就是人事管理这一环。人,最多变数,我们当然会满足员工们最基本的东西,可是每个人的性格、想法、观念都很不同,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可最讽刺的是, 饮食业最需要的也是“人”。

会因为年纪轻而在创业路上遭受质疑吗?

刚开始有些队员的父母会质疑,还问自己的孩子真的要加入我的公司吗?会不会没有保障等。很多饮食业的前辈也会觉得,很多事情方面,“我吃盐比你吃米还多” 。所以,更要证明自己。可是我的信心还是有的,不然跟着你的员工怎么会相信你, 跟你一起拼?

会给想创业的年轻人什么建议?

很多人会看书学习如何成功、如何做得更好,可是很少人会去阅读,为什么会失败,失败是犯了什么错等。其实成功的定义,大家都有所不同,各人的创业之路也很不同,你很难从书中学到成功的模式。 因此建议大家多思考,不是空想,而是多去想前因后果,学习如何避免错误。

Champion Bolo Bun Dickson Nasi Lemak loyi
MAX&Co.针织毛衣,Fengyi Tan尼龙制长裤(售于YOUR),COS人造皮革高跟靴

摄影 Lawrence Teo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 Jet Ong
发型 Aaron Ng, @decorumstyles, using Kevin Murphy 彩妆 Aung Apichai, Artistry Studios, using 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