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 MOCK
330 PTE LTD花卉X音疗场所总监
@RICHMOCK30
与Richard第一次碰面,是在一个学习插花的活动上。自认没太高艺术天赋的我,不知如何才能将手中“一团乱”的花插成像样花艺,他就在当时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很有耐心地向我传授插花技巧和艺术,我后来才得知他是拥有15年园艺和插花经验的获奖花艺师。他同时也开办了音疗场所——通过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包括花草树木),来治愈城市人的身心疲惫。
先说说这15年的花艺经历吧?
我在大学主修园艺专业,但园艺和花艺是不同的,园艺工作主要包括城市绿化设计和花园设计等方面。我后来发现园艺的领域很广泛,可以在许多领域如花艺和疗愈进行纵向发展,而这些正好也是我感兴趣的。因此我也开始学习花艺和心理学,并专研了日本的Ikebana花道。我目前同时经营自己的花店和名为330的音疗场所,将花束、大自然和疗愈结合,通过大自然神奇的自愈能力来缓解城市人的压力和疲劳。
为何会想将花艺与疗愈做结合?
花的形态各异且种类繁多,而且每种花都有其独特花语。此外,花朵的选择和摆放也是有讲究的。花艺师通过对花朵的不同修剪、摆放、调整,能达到用鲜花传达特殊情感的各别目的。当我们收到喜欢的花时心情会更愉悦,当我们见到玫瑰时会感到浪漫,雏菊让人感到清新而向日葵则让人感到乐观……可见花本身就有传递情感和治愈的能量。我不希望插花艺术仅停留在摆设的层面,这样做有些可惜。除此之外,我还会利用人工智能科技来调整花束的设计,最大化它们的能量。
人工智能科技?
没错,我应该是本地第一个运用AI的插花师了,哈哈!首先我会利用人工智能科技测试客人的性格和气场,并根据他们的性格和心情设计出适合他们的花艺;客人会像在拆盲盒一样期待自己的花束,期待值也会被大大提高。其次,我会利用人工智能科技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空间。怎么说呢?在我经营的330音疗场所里,我会用智能科技为客人打造属于他们的”完美”空间。举个例子:对喜欢海的顾客,我会设计出符合海边的花束、声音、气味,并结合投影技术展现逼真的海边场景,让他们在专属空间里完全放松,在喧嚣城市中找到”避难所”。

甚至,对抑郁症能有所缓解?
确实有一些患有抑郁症的客人会找上门,都是透过口碑相传找到我的。然而我并非专业心理师,主要还是以放松和治愈为主,用自己的有限知识和能力帮大家减压。
可曾因自己是男性花艺师而遭指指点点?
偶尔会有,但在能接受范围内。而且我是从园艺开始,10年前才渐渐开始花艺和插花工作。我希望能通过自身和作品改变这种比较保守的想法,争取做自己爱做的,不会对”who I am”做出妥协。我觉得我作品中的masculinity还蛮明显的,通常会加较多草木元素和宽大结构,展现男性化的一面。
会如何形容自己的花艺风格?
会让我的作品成为大自然的缩影,展现大自然的奥妙。同时,还会结合日本花道元素和可回收物件。之前为一男性顾客设计的作品就加入他家的枯枝和旧电风扇外壳,把不舍得丢弃或有纪念价值的物件融入作品中。
至今最让你骄傲的作品是?
肯定是我在Singapore Garden Festival比赛得到亚军作品—《Irisation》,灵感源自雨后的天空透过云朵照射出来的阳光——我用白色花朵诠释天空,红色的花朵模拟阳光。我也结合了科技元素,采用聚光灯照射作品打在洁白的地面上,从而形成彩虹光泽。该作品能在众多花艺大师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很让我感到骄傲。
确保花艺作品符合新时代审美,对你来说重要否?
我觉得艺术是很主观的,所以通常不会顾及他人的看法,只会跟随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保持开放心境不断吸收。我当然也会观察流行元素——时尚、美妆、生活和大自然都是我的灵感来源。
认为花卉和植物类在今天人类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我先问你:为何会选在这里进行采访呢?(当时我们坐在摄影棚外,面对落地窗的高脚椅子上)或许是因这里能看到外面的花草树木和阳光,让人感到舒适、轻松吧?这许是花草树木在大部分人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它们能带来温暖、放松和舒适的感觉。相较冷冰冰的office,你可能更愿意在楼下能看到户外景色的地方工作。如今社会安定,人们自然会追求更美满的生活;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下班途中买几枝花草会成为对生活的一种期待。简单几朵花在花瓶里摆放着,却能为家里增添温馨氛围,改变你的心情。
摄影 Veronica Tay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 Dolly Dai
发型&修饰 Aung Apichai, Artistry Studios, using Kevin Murphy and NARS
摄影助理 Raeann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