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离死别,该如何走出悲伤?
小S坦言:不知怎么算振作,我的心还是空空的......无助时候还是很想打电话给大S......
Content Producer
图:Shang Hongtao/VCG/Getty Images
小S金钟奖清唱《姐妹情深》全场热泪盈眶
今年2月3日,传来台湾女星大S徐熙媛猝逝的消息,震惊了娱乐圈。即便时间已过去大半年,但大S的离去,依然是身边人的痛,妹妹小S更是消失荧幕前大半年,直到10月17日的第60届金钟奖,才再次出现在众人眼前。
小S与蔡康永“康熙来了”再度合体,伴随着BGM响起《十分钟的恋爱》,小S才出场数秒,就难掩落泪,哭红双眼地说:“我和我姐是世界上最了解彼此的人,我知道她一定会希望我来,为了让我妈记得,虽然我姐不在了,但还有我在,妈!。
当康永哥问:“你希望我们认为,你已经振作起来了吗?”小S坦率地回答:“我也不知怎么算振作起来,我现在的心还是空空的,然后当我无助的时候还是很想打电话给大S,可是因为我的家人,还有我的朋友给我很多力量,是我今天可以站在这里的原因,谢谢(大家)。”
要说的话实在很多,小S当场献唱姐姐所写的歌《姐妹情深》,轻轻唱起:“徐熙媛,徐熙娣,最亲爱的姐妹,不怕苦不怕累,紧握双手,未来要走的路,虽然会有些辛苦,我们绝不回头,往前走。”让现场不少人热泪盈眶。
小S依旧是小S,虽然止不住悲伤,但“康熙”这段合体,以及小S自己颁奖给自己的这一幕,可谓整晚颁奖礼上,最让人动容,有笑、有泪、依然有梗的段落。她没辜负姐姐大S那总是不按牌理的性格,最悲伤时刻也要有性格。
大小S一起出道 姐妹感情亲密定下“临终约定”
1994年,大S徐熙媛与妹妹小S徐熙娣共组双人女子团体“S.O.S”出道。两人先后主持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娱乐百分百》和《大小爱吃》等深受欢迎。
姐妹俩的感情最亲密,彼此更多次在荧幕前深情告白,对方是最重要的人。看淡生死的大S曾说过:“人哪,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挂掉,所以我再也不惧怕死亡这件事,完全不怕。
大S还曾提及,她与小S有个临终前的约定,那就是离开人世前,妹妹一定要陪在她身旁,“我跟我妹妹两个的关系,就是不管怎么样,她(要)知道我人生最后的那前几分钟在干嘛。”
姐姐的死讯公布多日后,小S在2月17日贴出一张徐家三姐妹小时候的照片,写上:“好想你,并以王菲的歌曲《我愿意》作为背景音乐,表达思念。
人生中最难受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生离虽难,但总还有他日重聚的希望,死别却是永诀。
面对分离的痛,要如何从创伤中走出?
#1 接纳悲伤
面对亲人、爱人或至交的离开,有些人可能比较容易走出悲伤,有些人则可能时而感觉自己走出来了,时而又莫名陷入悲伤,还有人或许就陷入深深的悲伤中。
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些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即便是一时无法悲伤,有麻木(或逃避)都是人在面对生死课题时,可能产生的情绪。因此要先接纳自己的悲伤和痛苦,允许自己或身边正饱受生离死之苦的人有消极的感受。这时应该同面对哀伤情绪的起起伏伏,而不勉强自己或他人立马积极乐观。
#2 寻求亲友支持
大部分人,在面对丧失的过程,可寻求身边的人倾听情感和痛苦。表达感受也是为情绪找到出口的重要一步。如果孤独感受太深,无法调适,这时别把自己孤立起来,要适当地与亲友接触,寻求陪伴。
旁人这时可以陪着对方一起翻看逝者的照片,共同回忆与逝者有关的故事,或整理遗物。这些追溯逝者生平的过程中,其实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并从中可协助消化悲伤的情感。
#3 弥补遗憾
有时候亲友的离世或许太匆匆,有太多的遗憾或遗愿。又或者是我们与逝者有未完成的约定。若在能力允许下,可以履行与逝者的约定,或协助他们完成遗愿,为心中的缺口做出弥补。
走出伤痛不代表忘却我们曾最珍贵的家人、爱人,活着的人应该代替逝者健康与平安的继续生活。在大S离世后,与两姐妹交情深厚的蔡康永忍着悲伤说:”在以后的人生里面,即使面对更多的失落,你再怎么想念一个人,想到疯狂的地步,都不会是丢脸的事情。“ 他也隔空喊话:"活下来的人,有一个任务是想念。要为了这个任务好好活着,不然已去的身影就会变淡,因为少一个记得。”
#4 寻找新的意义和目标
失去亲人后,可能会觉得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在此情况下,寻找新的意义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深爱的人离去,有时甚至会萌生想与他一起离开的念头,这是失去生活重心的危险警讯,所以一定要重新为自己梳理心情,找到活着的意义。
#5 积极的心态,找回自我
处理丧亲的心理创伤时,照顾好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课,这也包括陪伴者在内。保持健康的饮食、睡眠和生活作息,若身体状况允许,也要适当的锻炼。忧郁的情况,除了心理,生理的失衡也是导因之一,为此饮食与作息非常重要,以免引发疾病。同时,避免不良的健康习惯,不要依赖饮酒或吸烟逃避。毕竟任何的“麻醉”,只能逃避得了一时。
#6 寻求专业协助
若你本身或丧亲者有忧郁或健康问题,要及时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消化哀伤的情绪。当你积极的应对,照顾好自己,可帮助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以面对未来挑战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