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摆烂!向自律型女星看齐

长期摆烂后,还能恢复自律吗?

#NYrelationship

有一种自律,叫“突发性自律”。浑浑噩噩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打起精神,早上锻炼运动,把家里打扫干净,书桌整理得井然有序,还买了一堆健康蔬食,下定决心调整不良饮食习惯,完成长期拖延的任务,立志当一个精致自律又健康的girl!然而,这样的积极生活方式,只持续不到一周又陷入了点外卖、躺沙发、滑手机的老套路,运动大计也只剩伸懒腰和拉拉筋。

这样的循环不断周而复始,拖懒摆烂。这间中,你也会羡慕那些高度自律的人,比如镁光灯下的女明星。虽然有专业团队打点,但少了自律管理,她们也无法美得闪亮亮,每回出场都让大家惊叹:保养力超好!
像是香港天后郑秀文,常年保持晨跑8公里的习惯,51岁身材依旧紧致,状态拉满;49岁的舒淇以坚持自律出名,曾说过她“能站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躺着,什么都吃,油炸油腻除外。”;39岁童颜不变的杨丞琳,工作以外经常“泡”健身房,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交替进行;40岁的张钧甯也是高度自律的代表,注重健康养生,坚持跑步超过10年,只要没工作,无论身处哪个城市,都会去跑步。

Rainie Yang 杨丞琳

图 @rainie77

从女神们的生活中不难发现,自律的第一步是建立在日复一日的习惯。但现实是,大多数人都经常在间歇性的摆烂和自律之中来回摆荡。自律能让人的心理和身体状态都会变得更稳定,摆脱精神内耗,不断进步,走向更好的自己,但长期摆烂后,究竟要如何“无痛”恢复自律呢?参考以下小建议,为自己定制战略计划吧!

1.从小事开始

自律,不是要干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是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首先设定一个合理的长期目标,再分解为小而具体的任务。不要野心太大,把从早到晚的时间都排满各种计划,看起来很充实,但实际上难以持之以恒。不切实际的大目标,会造成压力,引发拖延和放弃的心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有助于更轻松地培养自律,就像台湾女星张钧甯所说的:“你不要管前面,你就看好眼前这三步,每一个三步你把它踏好了,如果方向是对的,你就会跑到21公里。”

Ning Chang 张钧甯

图 张钧甯小红书

2.把目标转化成习惯

想要自律,就要设下一个明确目标。每个人的目标不同,可能是早上6点起床运动、减肥、学冥想、掌握新技能、存第一桶金、贯彻健康饮食等。重点是把目标转化为日常习惯,融入生活之中,执行起来就会更轻松。长期坚持,你会发现,曾经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不知不觉间已经实现。

香港天后郑秀文曾透露,她每天早上5点就去跑步8公里,听起来似乎辛苦,但她认为一旦养成了这个习惯,不跑步反而会感到难受。将自律变成习惯后,就不再需要依赖意志力的支持,因为它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sammi cheng 郑秀文

图 @sammi_chengsauman

3.停止帮自己找拖延的理由

大多数时候,我们摆烂的主因是败在执行力太差,每天都有一千零一个放弃的理由:“今天太忙了,没时间”、“这星期工作超累”、“刚下过雨了,还是等明天再去吧!”。我们不必追求完美的自律,关键在于培养“
一念即起”的执行力,说做就做,不要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如果真的难以坚持,可以尝试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与那些有相似自律目标的朋友一起行动,共同上课、共同锻炼,形成自己的“核心自律群体”,彼此互相监督,一起实现目标。

4.建立固定时间表

为什么忽然又颓废了?有时,长时间保持的习惯可能会因为一次旅行或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而被打断,重新回到正轨变得异常困难,我们下定决心设定的目标,结果是一天又一天的拖延。重新调整生活的混乱和无序,可以制定固定的生活时间表,在特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经过多次重复,坚持一周左右就能形成思维惯性。比如,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规定在早上开电脑后的第一个小时,专注处理工作上的电子邮件和重要任务。就像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每天早上4点起床,连续写作5小时,十年如一日的习惯成为一种仪式感,也是他行动的开关。

5.限时5秒法则

滑手机时总是告诉自己,再玩10分钟,我就去做正经事,结果……一滑就好几个小时候浪费掉了。下一次想拖延的时候,试试“倒数5秒”。这个方法基于人类有一种在倒计时后采取行动的本能,就像在新年倒计时的最后一秒结束时,人的内心会不自觉涌现出兴奋和决心,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应用在帮助你采取行动的情境中,激发自己的动力,立即动起来!

6.调整作息习惯

累,是我们摆烂的最常见理由。要保持自律,最重要的基础是保持健康。只有当我们充满活力时,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眼前的任务,重拾自律。疲惫和睡眠不足会削弱我们的意志力,不管有什么大小目标,都无法好好实现。因此还是要回归基本,确保身体得到充足休息,才能避免陷入“间歇性自律,持续性放纵”的循环陷阱哦!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