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悄悄提前了?关于PERIMENOPAUSE你必须知道的事!

30+的小姐姐们,已经开始关注Perimenopause这个关键词...不要怕,《女友》陪你拆题!

Faye Liow

Content Producer

什么是Perimenopause?更年期悄悄提前

当女性一听到与“更年期”有关的话题,就不自觉地担忧?(图:d3sign/Moment/Getty Images)

Perimenopause(围绝经期/早发性更年期)这个词汇,近期已成为30+女性之间的热门关键词。随着岁月增长,身体正经历不断地变化,从原本只是自嘲为“初老”,没想到似乎令人担忧的更年期症状提前降临!

其实,那些担忧与不安全因我们一无所知,虽然岁月虽然敌不过,但只要早一点知道,多一点了解,我们也能迎面而上!

台湾名媛关颖与理科太太在两人的Popcast频道《人生五分熟》大聊更年期话题,关颖爽朗分享自己正步入更年期,面对身心的变化,但她也不解在东方社会中,许多人对更年期避而不谈。她笑说,自己有一天倒是会想开一个“停经趴”。

而理科太太则表示,自己意识到即将步入更年期后,就开始重训练肌肉,防止骨质疏松的情况。她也发现身边人,出现“老花”情况都会觉得不好意思,甚至隐瞒;大家对“老”这个字似乎特别敏感。两人的讨论中,直接点破,与其逃避,为何不面对,甚至做好准备?

什么是Perimenopause?更年期悄悄提前

Dr. Sue Ho专业解答关于围绝经期的疑惑。

图:PROLOGUE Centre for Women’s Wellness提供


《女友》这次就特别专访来自PROLOGUE Centre for Women’s Wellness的首席医生Dr. Sue Ho帮我们一一解答疑惑。(请看:从陈奕迅到赵露思:你不焦虑,但你的身体会 )

#1 才30+而已,真的会出现更年期症状?

这几年确实有科学证据表明,与过去几代人相比,部分女性的围绝经期和更年期出现得更早。越来越多30多岁末到40岁出头的女性报告已显示有出更年期前的过渡阶段症状,可能更早进入更年期。

这是由于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下降,导致荷尔蒙失衡。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潮热、夜间盗汗、情绪波动和易怒、脑雾、疲劳、阴道干涩、性欲降低和体重增加。

请看:新手妈妈不慌!重返职场的11个实用小技巧

#2 更年期症状提前出现,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及习惯离不开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生活方式确实可能导致这些症状。压力可能是原因之一。长期或慢性压力会导致皮质醇(Cortisol ,压力荷尔蒙)水平升高,从而干扰月经周期,间接加快荷尔蒙失衡。睡眠作息不良也会引发荷尔蒙失调,通常与失眠、睡眠质量差以及睡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有关。营养水平低的加工食品也可能导致荷尔蒙失衡。

此外,现代许多塑料、含防腐剂的产品以及食物中的农药都属于内分泌干扰物。这些化学物质会导致荷尔蒙失衡,并模仿或阻断雌激素,从而导致卵巢更早老化。再加上缺乏运动或身体活动量不足,就会导致雌激素调节失衡,从而增加胰岛素抵抗,造成体重增加。

其他原因则包括遗传或青春期提前,也是导致卵巢提早衰老的原因。如今有些女孩更早进入青春期,这可能潜导致提早更年期。

#3 那40岁绝经正常吗?

40岁绝经被称为“早发性更年期”,虽然偏早,但并不算异常。自然绝经通常发生在51-52岁之间。

#4 几岁起应该注意?哪些措施可以减轻症状的影响?

当女性开始出现围绝经期或更年期症状时就需要注意——这可能早至40岁前(早发性更年期)、40-45岁(早期更年期)、45-55岁(自然更年期)、55岁后(晚发性更年期)。

以下措施可帮助缓解,包括:

  • 生活方式管
    理减压,冥想、呼吸训练和瑜伽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则有助于改善低落情绪并平衡荷尔蒙。
  • 保持规律的睡眠模
    式睡前应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和摄取咖啡因,以保证睡眠质量。也可以考虑补充镁元素,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 良好的饮食习
    惯多摄取绿叶蔬菜、富含Omega-3的食物、富含纤维的食物、全谷物和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如大豆和鹰嘴豆)。应尽量减少加工食品、添加糖和酒精的摄入。

#5 围绝经期也会影响性欲与女性魅力?

当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下降时,就会导致阴道干涩,性生活变得不适,从而可能降低性欲。女性通常在更年期时睾酮水平也会下降,这会减少性欲望,还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焦虑和自尊心下降,从而进一步影响性欲。

但女性魅力则是主观的感受,女性可能因自身外貌变化(如脱发、皮肤干燥、体型改变)而产生焦虑,自觉失去魅力,但事实上,魅力无法被界定,更没有统一标准。

#6. 还有哪些认知误区,我们应避免有偏见?

  • 误区1:更年期对所有女性来说都是一样的
    真相:每个女性的更年期体验都不同,包括症状也不相同,若有不适应该求助医生诊断,而非自我猜测。
  • 误区2:更年期意味着性欲、活力和青春的结束
    真相:如今女性能获取更多更年期相关的资讯和帮助,她们会更有力量、更自信,这反而可能是自我重塑的阶段。
  • 误区3:“你只能独自接受这些变化,因为无法避免”
    真相:如今有教育、支持和治疗可供选择,没有人应该独自承受不适症状。
  • 误区4:应避免激素替代疗法,对健康有风险
    真相:这一担忧已被讨论多年。激素替代疗法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但对部分正在经历围绝经期/更年期的女性而言,其益处可能大于风险,尤其是在改善生活质量、心脏与骨骼健康以及认知功能方面。
  • 误区5:更年期后性欲完全消失
    真相:性欲并不会消失,而是会发生变化。对围绝经期或更年期女性来说,仍有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
  • 误区6:围绝经期只会出现在年长女性
    真相:它也可能发生在30岁出头的年轻女性身上,原因可能包括癌症治疗、手术或自身免疫疾病。
  • 误区7:进入围绝经期/更年期后,就不再女性化
    真相:处于围绝经期或更年期的女性,可以在身份认同、自信和性魅力上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7 如果在备孕期间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怎么办?

怀孕依然是可能的,但在身体和情绪上都会有挑战。女性应咨询生殖专家来评估卵巢功能。通常会检测FSH、LH、雌激素和AMH水平,这些都是女性生殖激素。如果卵巢储备低或缺失,还可以选择试管婴儿(IVF),使用自己的卵子或供卵。为了支持生殖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包括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

#8 从围绝经期到迎接更年期要做好哪些准备?

教育和认知非常重要,如果感受焦虑,可以加入有相似经历的支持小组。营养和补充剂对防护围绝经期/更年期的长期影响很重要。为了骨骼健康,建议补充维生素D和钙。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浆果类、富含脂肪的鱼类和橄榄油,有助于心脏和代谢健康;而反式脂肪和精制碳水等加工食品则应避免。

运动与身体活动也很关键,如力量训练能维持骨密度和肌肉质量;瑜伽和普拉提有助于关节健康;冥想能帮助正念与缓解焦虑;有氧运动则有益于心脏健康和情绪调节。规律锻炼还能帮助提升睡眠质量,而睡眠往往会因荷尔蒙失衡而受影响。至于45岁以下的女性(除非有其他隐疾),则可选择医学治疗和激素替代疗法。

#9 什么情况下必须寻求医疗建议?

一旦症状开始影响日常生活,比如睡眠、心理状态甚至人际关系时,就需要就医。如果在性交时出现异常出血,或者45岁前就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和月经不规律,也应立即寻求医疗建议。

#10 情绪上会有哪些转变?

在这一过渡期,女性可能会经历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症状,以及认知变化(如“脑雾”)。“脑雾”可能影响人际关系或工作效率。

女性常常会有对衰老的恐惧,以及对外貌和吸引力下降的担忧。生育能力的丧失也会带来焦虑和压力,尤其是对仍希望生育的女性而言。

#11 如何鼓励女性身心做好准备,克服就诊的心理障碍?

社会应减少对围绝经期和更年期的污名化,多认可女性所面对的困难。医护应该具备文化敏感性(Culturally sensitive healthcare communication)的医疗沟通,帮助女性更有力量地寻求适当的医疗照护,并在过渡期提升生活质量。

咨询时,应该尊重文化差异,理解患者的文化信仰或会影响其健康行为、就医偏好和治疗选择。另外,也避免存在偏见与歧视,批判患者的选择和行为。医者与患者也必须建立信任,让女性更愿意就医。

#12 伴侣和家人可以给予哪些支持?

伴侣和家人可以通过具备相关知识、给予同理心、耐心,并积极参与女性的日常生活与健康决策,来提供重要支持。这需要主动的关心、耐心、实际的协助与开放的沟通,这些都能增进家庭关系并显著提升女性的身心健康。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