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向上,和自己赛跑,为了工作目标,拼尽全力冲刺;为了好好爱自己,健康运动饮食一样都不落下;家里的各个角落再忙也要打理好,因为环境好了,心情才会好;生活再忙,也要关心最爱的家人好友们,用心兼顾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其实,一点也不容易做到。

365天都要保持积极,太难了。我们是有血有肉的人,又不是AI机器人,情绪有起有落,生活有让我们开心的“小确幸”,也有让我们有点down的“小确丧”。

日本著名的收纳女王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凭着“怦然心动整理术”从日本红到海内外,早前就公开表示,自从生了3个小孩后,自己的家也乱七八糟了,“我已经放弃了,这对我来说是件好事。”如今的她意识到,对自己重要的事,是享受在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

像陀螺一样不断旋转生活,每隔一段时间,“丧情绪”就会间歇性发作,绝对是正常的。早晨起床,不想去上班了。不想努力了。不想拼业绩。只想目无表情地,瘫坐躺平。

“间歇性丧”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因为生活不可能总是完美有序、事事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在起起伏伏中持续前进的。当“间歇性丧”发作时,不妨通过几个方式,帮助自己调整心态,走出低潮:

1.接受自己想要“摆烂”

有时候火力全开,付出了最大的心力,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心态难免会忽然有崩了的感觉,什么都不想再努力了。扛不住的时候,没必要逼着自己装坚强,人就像橡皮筋一样,尽管超有弹性,拉到了极限,还是会断的。觉得丧,很多时候就是身心告诉你:我累了。缓一缓情绪,告诉自己,丧一丧,也没关系。

2.寻找消化情绪的方式

无论工作或感情,找不到方向时,暂停下来没有什么不好,也许是周末两天的彻底大放纵,或是更长的一、两周时间,目标计划放两旁。面对沮丧焦虑,每个人的承受力和消化方式不同,有的人会越挫越勇,有的人就是需要大哭一场。如果跑步让你放松,就去跑到浑身爆汗;如果一整日窝在沙发看大悲剧,痛哭流涕让你觉得畅快淋漓,不妨这么做;不想听别人说大道理,只想度过一段安静时光,就自在地躲在你的小世界。如果需要一双耳朵,听你说说烦恼,找到那个你最信任的人,不要害怕让你身边的人知道,你需要他们的支持。

出了问题,不要自我攻击,也无需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感到自责,因为你没有必要把什么都揽在身上。

3.丧够了就重新出发

状态好的时候,我们踌躇满志,效率爆棚;不好的时候,整个人颓废到极点,只想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黑洞。但无论是开心、迷茫或沮丧,所有的情绪都会像乌云一样,总有散去的时候。

允许自己暂时沮丧,但拒绝永远一蹶不振。关键是利用这段“间歇性丧”的时期,让身体和精神放松下来,清清大脑的内存空间,让自己倒完所有“情绪垃圾”后,再慢慢找回inner peace,而不是自暴自弃下去。过程里,学会善待自己,拥抱完整的自己。 

4.寻找新目标

处于低潮时,心里的自卑感、不良情绪都会一点一滴被放大,不想一直深陷其中,自救第一步是找到目标。想想自己擅长的事、喜欢的兴趣爱好、想过的生活,或想成为怎么样的自己,找到目标,朝着方向慢慢前进。沮丧不安的感觉,很多时候也来自于自信心低落,如果这是你觉得丧的原因,想办法去提升自己。

就像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曾在小说《一生》写道的那样:“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有时候我们可能莫名其妙变得很脆弱,因为一句话就泪流满面,但有时候你也发现,自己咬着牙,不知不觉就走了很长的路,丧一丧,忽然前方柳暗花明又一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