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 LING-NAH
艺术创作者
@lingnahtang

毕业自理科系的Ling-Nah曾是全职药剂师,对药物、生物、化学持有浓厚兴趣,但这些依旧无法取代艺术在她心中的位置。26岁那年她决定以艺术生身份重返校园,目前除了进行视觉艺术创作,也在LASALLE以及南洋艺术学院兼职教课,及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当导览员。

从药剂师转当艺术生,当初怎会有勇气做出这决定?

我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还记得上幼稚园时,每人都有一个小黑板,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现在回想还是会怀念。药剂师的工作固然稳定且收入不错,但对我来说却过于日复一日,久而久之便有些难熬。对艺术的向往一直是我心底被压制的一部分,又怕在老去前没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这部分在我26岁那年被释放,才做出那么大胆的决定。

为何以炭笔作为主要作画媒介?

在LASALLE艺术学院选修了本地画家胡耀光的课,他鼓励我用最基本的绘画工具开画,我因此选了炭笔。自那时起,我便逐渐喜欢上它的淳朴和质感——喜欢它的黑,不像铅笔带有丝丝光泽度;喜欢将它握在手里画出各种线条,并直接上手涂抹出黑、灰、白的层次。它虽是小小一块木头,却可完美呈现光暗对比,画出不同空间和氛围,让我画出具张力的作品。

Tongoro丝缎连衣裙 (售于Net-a-porter.com)

因此大部分画作皆是黑与白?

我很喜欢巴洛克(Baroque)艺术画作中的明暗对比,因此也在我作品中加入大量光与暗的元素(意文“chiaroscuro”)来体现这种极端对比。另外,我觉得黑白是最经典组合——虽属两个极端却相互成就且缺一不可。很多人误以为我不喜欢颜色,其实不然,我家里的物品都是五颜六色的 。之所以坚持用黑白作画是因色彩太令人眼花缭乱,无法定下心来观赏画里的空间,黑白反而就能带人进入冥想。希望观众能慢慢看到黑白空间里的独特美感和氛围,沉浸在我塑造的世界里。

你塑造的黑白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对我来说,黑是锁住记忆的元素。当画上的炭粉被擦除揭露底下的“白”时,犹如记忆在慢慢消失,只留下片刻的美好让大家去想象、探索。我相信每个人都会以不同角度去看待这“片刻”,也是我作品让人暂时歇息、逃离、回忆或反思的地方。

能说黑与白即是你内心的反应?

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吧。其实从我为影片《Dreaming in Black and White—Portrait of a Singapore artist》(幻境黑白)写的前序可看出这点——黑色能给我安全感,但白色却冷冽得让我惧怕。

谈一谈《幻境黑白》这部影片吧……

电影于2017年首映,由本地导演雷远彬执导。那年是我踏入艺术界的第20年,影片主要通过我过去的创作历程及对未来的展望,带观众走进我的内心世界,了解我对黑白媒介、炭笔及城市里各种空间的迷恋。影片通过访问、交谈、舞蹈和动画等手法呈现,让人看到我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所作的种种抉择,及身为女性艺术家的挑战。我觉得它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励志影片。

可觉得只选择黑白两色作画会有一定局限?

我觉得不但没有局限,反而是好的挑战。如何仅用黑白带出所需的气氛,勾画出细节又保有脱俗的气质?或许有部分观众会被刻板印象等因素局限,也有许多人会认为黑白不吉利而选择视而不见。

接下来还会有什么作品?

有一个我从10年前就开始准备的大型黑白作品,将于本月中在Thomson-East Coast地铁线的其中一站(截稿时尚无法透露)揭幕。画作会融入地铁站的不同角落,希望大家能去看看。

摄影 Veronica Tay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 Kelly Hsu, @kllyhsu
发型 Aaron Ng, @decorumstyles, using Kevin Murphy
彩妆 Aung Apichai, Artistry Studios, using Bobbi Brown
造型助理 Bernice Chia, @nueu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