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移民鉴琼如何在本地闯出一片天

因本地电视剧《出路》主题曲得到启发,看来自中国沈阳的新移民王鉴琼,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打造今日的成就。

WANG JIANQIONG 王鉴琼
电商运营专员
来自中国辽宁沈阳

鉴琼有个很可爱的小名,叫“小熊”。认识她,是因为微信公众号“心灵熊汤”。其中一篇分享《年少时留学新加坡? 你们会成为双语人才, 我却成为了仨语分裂症患者》得到本地中文自媒体平台转载, 引起不少移民本地的留学生的共鸣——满怀期待来这学习,却出落成“中文不咋地、英文不咋地及新加坡式英语八级”水平(八级在中国对应高端外语人才水平)的患者。

她来留学那年是2001年, 当时中介公司强调新加坡教育系统完善, 文化又多元, 她父母听完讲座后非常动心, 感觉这里仿佛天堂, 这不就把她送来了? 小熊虽在国内小学属成绩中上, 还会经常熬夜写作业的刻苦学生, 来到这里后还是完全听不懂英文。当时又没有电脑和手机, 学习全靠字典, 和同学沟通也存在语言障碍, 非常吃力。

她回忆:“当时的信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 我几乎每次出门都会遇到头疼的事。如教育部通知我去HPB(Health Promotion Board/保健促进局)体检, 我只好边坐车边问路, 下车后也完全不知身在何处。有次本想问牛车水怎么去, 却又不懂英语怎么说,结果直译成‘cow car water’, 让对方听得一头雾水。”

好在本地的老师、同学、好友都对她照顾有加, 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 她的本地朋友越来越多, 初来乍到时遇到的社交难题也都随之化解。小熊说她的口语在中学时期达到“Singlish六级”(对应中国大学英文能力), 当时已将中、英、马来文等词汇融会贯通, 手到拈来。中学四年顺利通过‘O’水准考试, 升入初院后由于班上2/3同学都主修英国文学, 所以也开始矫正英文并成功通过‘A’水准。

她总结出自己留学生涯的“套路”:上课考试English, 下课打工Singlish, 华文课上Chinese, 朋友聚会仨语鼎立。

当年放学后在咖啡店跑腿, 一小时也就$3薪水。虽只是端端盘子, 倒也见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 甚至还目睹过加东的帮派争斗。后来她在奶茶店、餐厅、日料店都打过零工,无论工钱多少都愿意干。生活最拮据时, 全部身家只有$8。省着用? 小熊更相信钱是挣来, 而不是省来的, 于是她就买了几袋零食到附近组屋区挨家挨户敲门售卖, 结果一小时就赚到$20!

尝到甜头后, 小熊便开始了她的“零食上门销售业务”。每次选一座看来“吉利”的组屋,就从顶楼往下逐个单位敲门兜售, 平均每小时能赚$25。

一切进行得顺顺利利,直到有天却敲上“江湖大哥”的门......

“门一打开只见几个纹身大汉围着关二爷神台, 个个神情紧绷, 还有一个骨瘦如柴的年轻小伙正跪在地上, 众人齐转头看着我...... 我心中一凜, 却也得强颜欢笑假装见过大场面似的, 然后镇定自若地落荒而逃! 从此, 我就再也不敢乱敲门了!”

回忆在本地留学那些年, 小熊一直在兼职挣钱。感兴趣的话, 她的微信公众号上还提及不少血泪史——如她为了$150的酬金, 连肌肉活检实验都敢自告奋勇。啥意思?就是抽取几片大腿肌肉组织供实验用途!

好在总算苦尽甘来, 小熊目前任职于一知名美国公司, 主要负责与中国客户的对接。业余时间她也经营起副业, 即撰写微信公众号, 并教小朋友学习英文(主要是刚从中国过来,英文基础不好的孩子)。她说这是想着自己走过的路, 希望后来的小朋友们别走得那么辛苦。

小熊记得刚来时看了一部本地电视剧叫《出路》(1999年), 她说主题曲里有句歌词写得很好, 已成为她的人生座右铭: 漂洋过海我吃得起苦, 相信天无绝人之路。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