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 教育工作者| Smobler Studios 元宇宙建筑公司联合创办人
@drlorettachen

“Effervescent”这个英文字——字面意思是“冒气泡”,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热情且充满活力。形容Loretta,我觉得极为贴切。今年47岁的她曾是本地舞台剧导演,也是活跃电视及电台圈的名人,更于2014年推出第一本著作——自传式《Woman OnTop》。迄今已出版五本著作的她,刚发行以本地20位“妈妈”为题的《M/OTHER》。

先说说近况?

我在2015年和我丈夫搬到夏威夷,在当地主要协助初创业者和被边缘化的女性,也常到当地监狱帮犯罪女性。40岁时离开本地原是想要不同环境,却也在那里找到助人的使命。2020年在偶然间却发现了Metaverse,所以我现在也是元宇宙创建公司Smobler联合创办人。

如何会有出版《M/OTHER》的念头和决定?

2020年疫情爆发时,我因无法回新探望家人而感惧怕。我当时很担心自己再没机会见到我妈妈,就想写本书向她致敬——毕竟她当时已83岁且健康不大好。我在构思时又不希望它是另一本和自己相关的书,所以就想到自己接触过的囚犯和极贫穷妇女。我几乎大半辈子都在为边缘化群体尽力,所以最后决定把书聚焦在另类和非社会常规的“妈妈”上。

把20位“妈妈”都锁定在新加坡是因为?

环境和背景会改变人,也会改变家庭单位的概念。锁定新加坡“妈妈”,就能有深度地讨论相似的背景、政策和程序。然而我也想跨越不同种族、宗教、性取向和收入的“妈妈”,让书也同时具有宽度,所以除了女性也访了跨性别父亲等。我希望借此强调非二元性的真实世界,不是单纯的男/女、黑人/白人、爸/妈、好人/坏人。

受访“妈妈”当中,可有让你特别有感触的?

有两个。第一位是已逝世的Jocelyn,她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接受我的访问,希望能为其两个女儿留下点东西。她年轻时是选美冠军,很美丽很活泼。30多岁结婚的她其实不认为当母亲是其使命,却因“这仿佛很顺其自然”而诞下两个女儿。她说她屈就于社会要求,而后却患上严重产后忧郁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无助。她身边的人却觉得她既漂亮又生活顺遂,认为她“不该不快乐”而无视她的无助。她说也许是驱不走的负面情绪,导致她后来得了癌症。她说当人们知道她罹患癌症时会给予关怀,但当初患上抑郁症时为何没人认真对待呢?她希望借助我的文字让大家正视产后忧郁症,而我也将把所有售书收益为她的女儿们设立奖学金。

另一个呢?

是一位拥有特殊需求,今年43岁的Vivian和她60来岁单亲妈妈Ivy的故事。Vivian自小就在窄床上吃喝拉撒,从没下过床。我知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上门采访都会为她们的现状而流泪,但她们母女两却认为一点都不苦!我觉得她们和Jocelyn的故事很发人深省:我们都认为美丽活泼的女孩没权利不开心,但觉得可怜的人却认为自己没有不开心,其实都是我们的判断。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真该试图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该强加自己的观点。

出版过的五本著作皆以女性为主,你又如何看待女权运动在过去10年里的演变?

我可以很自豪地说自己是1990年代的女权主义者,我们好战、好强、好胜,一直想推翻父权制。随着年龄增长,我觉得无论是自己还是女权运动都不断在进化,就现在而言,embrace女性特质也算是一种女权。对我来说,最值得庆祝的是多样性、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发展。

女生却也因社交媒体更急于寻找身份认同感?

若没正确的家庭框架和支持,它确实会对人造成极大伤害,不够强大就很容易被likes和followers主导人生。

会给20多岁和30多岁的自己什么忠告?

会对20多岁的自己说:善待自己。24岁那年我的伴侣自杀去世,我觉得是自己害的。时过境迁才了解错不在我,因抑郁症确实复杂。另外,我们不能为其他人的选择负责,这和“拯救世界”一样太理想化。会对30多岁的自己说,若一定要和朋友建立工作伙伴关系,必定不能是50/50的平等关系。我现在无论合作做什么都要是最大股东,陷入僵局就由我做决定。选出领导不为顺境,更多是为逆境。

Mila Owen聚酯纤维连衣裙(售于LUMINE Singapore)

筹备这本书的过程,最难忘什么?

20为受访者对我的信任绝对无价。另外也见识到母性的多样性——无论是单亲妈妈、养母还是同性恋父母,他们要面对的程序和政策有多繁杂!他们一定很爱孩子,才肯牺牲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么多。


摄影 Phyllicia Wang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 Dolly Dai
发型 William Wang, @Kimistryhairboutique
彩妆 Aung Apichai, Artistry Studios, using Bobbi Br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