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职场就像森林,社畜们必须从不同的动物身上学习各种技巧来作为自己的生存技能。职场生物链其实分不同层次,以下10大动物系生存之道快学起来!
刺猬法则:舒服距离
职场的人际关系,从来都是亲密有间的,必须懂得如何拿捏距离和分寸感。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曾有生物学家做了这个实验:将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空地上,它们为了取暖只好相互靠拢取暖,但由于会被彼此身上的刺给刺伤,很快又分开了。就这样反复分合好几次,刺猬们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能不互相伤害。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在职场无论是上级或同事之间,都要注意距离和分寸,不能走得太近,也不能隔得太生疏,保持刚刚好的距离就是最恰当的合作关系。
螃蟹效应:切忌内斗
钓过螃蟹的人应该都知道,在竹篮放一群螃蟹的话,不必放上盖子,螃蟹也不会爬出去。这是因为当有一只螃蟹想往上爬或挣脱时,其他螃蟹就会跟随攀附上来,最后所有螃蟹都无法逃脱。螃蟹效应指的是员工之间的勾心斗角,只懂得攀附别人或为了各自利益而相互内斗,只会造成恶性竞争,导致公司素质和生产力下降。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工作时不可只顾眼前利益,要成功一定要整体的进步。
快鱼法则:提高效率
现代竞争已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这也意即“抢先战略”,永远要比最慢的快一点,才是赢得最后胜利的首要条件,力保自己不被淘汰。想成为职场快鱼,就必须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脱颖而出。快鱼法则也适用于企业管理,同样一件事找两个人来做,一个用了一小时,另一个则用半小时就做好,从工作效率就能评定谁才是快鱼。
鳄鱼法则:当机立断
假设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试图用手挣脱脚的话,它便会同时咬住手脚。越是挣扎,就被咬住更多,唯一的脱困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鳄鱼法则是果断止损的最佳计策,避免自己越陷越深。在职场上面临一些困境时,有时候越挣扎就陷得越深,必须当断就断,不得有任何延误,唯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鲨鱼效应:转劣为优
“海中之狼”鲨鱼体内缺乏鱼类用来储气的器官“鳔”,然而也是因为这个先天的不足,让它不断调整强化自己,成就了鲨鱼“海洋霸主”的地位。鲨鱼就没有鳔,为了能够沉浮,就只能依靠肌肉的运动,它不停息地游戈,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异常强壮,速度也比其他鱼快。鲨鱼亦可无限制生长出无数颗牙齿,变得更加适应生存,从而成为凶猛的“水中杀手”。鲨鱼效应指的就是正视自己的先天不足,努力创造出自己的优势,从而获得突破劣势及困境的机会。
老鹰效应:适者生存
战斗力强悍的老鹰能被喻为“天空中的王者”,这跟它们的成长环境有关。老鹰一次生下几只小鹰,每次猎捕回来的食物却只能喂食一只小鹰,基本上就是谁抢得凶谁就能存活下来,种族代代相传就越来越强壮,人们将这种适者生存的现象称之为“老鹰效应”。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发光要趁早,或至少让别人认为你是强大的。
狮羊效应:要跟对人
“狮羊效应”源于拿破仑的一句名言:一只狮子带领的99只绵羊可以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99只狮子,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说明了领导者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堪称企业的灵魂,有什么样的企业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再烂的兵,碰上会带领的主管,还是能正确地使它发挥效力。反之,再强的兵若被放在不对的位置或做不对的事,他非但不会有任何成就,甚至还可能会拖累企业。
鲇鱼效应:激发动力
沙丁鱼离开大海环境后很难存活,往往在运输过程就会死去。后来人们发现在鱼槽中放入一条鲇鱼,事情就可迎刃而解。因为鲇鱼在陌生环境会急躁乱窜,沙丁鱼发现这个天敌后后为了活命而不断加速游动,因此激发了求生能力,缺氧的问题也跟着解决了。公司员工之间可能因为互相熟悉而缺乏活力,甚至产生惰性,这时候就需要“鲇鱼型”人才来增加团队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或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奖励制度,使“沙丁鱼型”员工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从而提高业绩。
青蛙现象:居安思危
将一只青蛙放进热水锅里,它会迅速跳出去。但如果你把它放进冷水锅里,再慢慢加温,它虽然可以感受到温度的变化,却不会立即跳出锅外,等到最后无法忍受热度时已经来不及。“青蛙现象”告诉我们在职场上要有危机意识,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才不会变成被温水煮的青蛙。
懒马效应:谁更聪明
懒马效应来自简易经济学一则职场励志故事:两匹马各拉一台车,一匹走得快,另一匹则慢吞吞,于是主人把所有货物前一匹身上,就在懒马沾沾自喜时,主人反而将它杀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整天只会偷懒混日子,老板一旦觉得你可有可无,等时机一到,这种“懒马型”员工是必定会被裁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