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WANG SHIOW MEI 56岁 乳癌基金会华文支援小组组长/前乳癌患者
45岁前,她是商业资料科技顾问跨国公司的区域经理。之后她转换跑道在猎人头公司任职,却在接下梦寐以求的区域性职位前,被诊断患上第一期乳癌。有别于其他病友常问 “为什么是自己”,她的问题却是“为什么是现在”。
“那时转换跑道原本想冲刺,却被阻止了。而且当时是儿子小六会考期间,我却得接受治疗没办法陪伴他,让我深感遗憾。”除了自己的遗憾,家人也得学着接受她患癌的事实。即使她曾在手术前向母亲隐瞒,母亲之后发现依旧 担心不已。丈夫被迫扛起家计,原本可称得上富裕的双薪资家庭生活,得被迫作出调整。
遇到天使
被诊断患癌的三年前,她认识了一位战胜癌症的朋友。 得知患癌后,这位朋友把她介绍给乳癌基金会,让她有个 寄托之余也接受辅导。
“那时我根本不知道乳癌基金会是一个怎样的机构, 对乳癌的认知也很少。可是经过辅导后,感觉有一群天使向着我的方向走来。那是一群很有爱心,无条件帮助他人的朋友。在那个脆弱时期,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支柱。”
放弃高薪
经历了人生谷底阶段,她痊愈后毅然决定放弃高薪工作,专注于生活。
“治愈后我对丈夫说,我对人生已经有不一样的想法; 想往后的生活重质不重量。我甚至跟他说自己要更注重身心发展、家庭、学习及自己的社交圈子。感觉上这些都在努力工作时被忽略掉的。”
于是她有了到乳癌基金会当义工的想法。加入后她坦言 整个环境与商业社会有很大的反差,不仅懂得接受更多陌生人的广怀,重拾她对 人情暖意的信心,甚至还开始以不同角度看待人生。“以前在工作上总有很多目标要达成,但患病痊愈后,我觉得当初那些已不再重要。”
进修五年当辅导员
离开商业圈子后的一些日子,她坦言感到生活毫无重心;于是在那时想回馈社会,当起辅导员。但当辅导员不容易, 除了要有人缘(让病友能敞开胸怀与你聊天)还要有怜悯心。自知有不足的地方,所以她决定进修。她花了五年时间上课及学习,考获辅导心理学硕士学位。
“那时发现当辅导员必须懂得如何抓住病友情绪的触点,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不去踩到她们的情绪地雷;那是我觉得需要学习的。”
正面能量
积极向上的原因,是因自己曾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于是也想在能力范围内尽一份力。她的正面能量甚至还感染了之前辅导的一位70几岁女士;后者痊愈后也加入了乳癌基金会帮助辅导年长病友。
“当时上课的其中一个环节是实习,也是那个时候我了解癌症病友不敌病魔后,被遗留下的家人是如何继续生活的。其中包括辅导一位中学生;在他父亲去世后他如何 从学业欠佳到考获全级第一之后再升学等。虽然和他失联了,但这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给病患能痊愈的信心
迈入当义工辅导员的第11个年头,她获得了辅导心得。
“身为辅导员,不仅要有爱心、耐心,也要有相信病友一定会好起来的信心。每个人的背景不同,但如果有选择没有人会希望生病。所以,给她们能痊愈的信心是可以被感受到的。当你对她们有信心时,她们才能敞开胸怀和你聊天,才能帮助他们克服恐惧。”
与癌共乘
问她是否从辅导对象看见当初的自己,她直认不违。
“这只会不断提醒我们,我们战胜了乳癌。很多人喜欢用 ‘抗癌’这个字眼,但我不是。因为我们这些乳癌病友, 已经接受癌细胞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说‘与癌共乘’ 比较贴切。”
见过无数个案。问她给病友最好的 意见时,她分享自己见过夫妻前来接受辅导,但患病的妻子原属文静性格,因此身边丈夫频频帮她做决定,让她不得不频频相劝病友 。于是得出了这样的忠告: “在相信医护人员之余,要了解选择与决定权永远都在病友手里,而不是主治医生或家人。病友更有权力发文,多听其他医生的建议,了解每一个疗程对你的影响。同时,打理好身心及健康。”
也许,过来人最有资格辅导病友。
What is Singapore Breast Cancer Foundation乳癌基金会?
无需入会费,在尽可能范围内提供病友适当的协助,甚至还筹划活动, 让病友参与并且扩大生活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