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Getty Images
无论再怎么休息躺平,都感觉身心像被掏空了、缺乏动力、难以集中注意力,对工作提不起劲?这或许是职业倦怠(Burnout)已不知不觉地找上了你……
今年6月,健康科技服务公司Telus Health发布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涵盖来自多个行业的1000名员工,包括卫生和社会服务、公共行政和国防、制造业和建筑业。结果显示,有47%的本地员工在工作中感到精神或身体疲惫,反映出大家面临着日益增加的职业倦怠风险,需要更多心理健康支持。
Telus Health亚洲区总监Haider Amir指出,职业倦怠主要症状包括精疲力竭、工作效率下降,以及表现出消极冷漠的态度。
40岁以下员工感到极度倦怠
调查显示,新加坡有三分之二的员工至少出现了一种以上的职业倦怠症状,40岁以下员工感到极度倦怠的可能性是50岁以上员工的三倍。
此外,40岁以下员工感到难以找到工作动机的比例,是50岁以上员工的两倍多;27%的受访者表示,职业倦怠的主因是工作负荷过重。其他原因包括:面对过多的个人责任(16%)、缺乏认可(13%),以及担心失去工作或感到缺乏工作支持(9%)。
以上调查数据源自Telus Health在今年4月进行的在线调查,参与者均是过去6个月内有工作经历的员工。Telus Health透过这些数据结果整理出心理健康指数,了解员工在工作效率、焦虑、孤独、抑郁、乐观、心理健康及财务风险等方面的表现,以及这些因素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
新加坡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
自2022年起,Telus Health定期进行这一调查,旨在评估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显示,尽管过去两年内新加坡员工的心理健康得分有所改善,但平均得分仍反映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高压社会”。
调查也显示,超过五分之二的职场人难以找到工作的推动力,其中26%的受访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受到重视。其他原因包括:由于个人问题,或工作中变动过多而分心(各占19%)、觉得工作乏味(13%),以及与同事发生冲突(9%)。
Haider Amir指出,调查结果突显了一个关键点:雇主优先考虑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变得日益重要。
职场心理健康援助
后疫情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但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公司并未提供心理健康项目,如免费保密咨询、辅导和健康服务等,以帮助他们应对工作压力;另外,四分之一的受访者不确定他们的雇主是否提供了这些项目。
受访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调查报告显示雇主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决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
Singapore Counselling Centre的首席健康官Dr John Shepherd Lim指出,长期的工作压力和疲劳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可能会导致抑郁和焦虑症。“忽视疲劳的员工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健康,还可能导致公司生产力下降和长期的医疗费用增加。”
手机导致“随时在线”工作文化
People Worldwide Consulting的董事经理David Leong也指出,许多人感到精疲力竭,是因为即使下班后也无法真正放松。他认为,手机导致的“随时在线”工作文化,导致许多职场人无法真正脱离工作状态。这种“隐形加班”文化不仅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加缺勤率,并导致员工更频繁地离职。
想创造更健康的工作环境,David Leong建议企业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如定期评估和管理员工的工作负荷量、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支持,例如咨询服务和健康项目。
NeXT Career Consulting Group创办人Paul Heng也鼓励职场人更关注个人心理健康,强调工作者不应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的心理健康,也不要担心会被贴上负面标签而不敢寻求外援。“寻求帮助并不意味着你的能力不足,而是你明智地认识到自己需要支持。那些对此抱持歧视态度的雇主,应该受到关注和对付。”
原文取自The Straits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