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斥各种“不真实”的年代,我相信大多数听众会更珍惜这类个性化和即兴的东西吧?”

PHYLLIS LIM
@phyllzx
兼职驻场歌手 / 全职学生

仍是全职学生的Phyllis虽在NTU主修与音乐无关的语言学(Linguistics andMultilingual Studies),但她称自己自懂事就一直做着与音乐相关的事。四岁开始唱歌,七岁开始学习钢琴并持有ABRSM八级钢琴证书,她却说“至今仍未也不知该如何利用该证书”。今年3月才正式开始现场演出,却已收获满满故事。

是如何开始现场演出的?

大学二年级时在Elelive和Bigo平台当音乐主播赚外快,因此认识了名叫Zach的好友。他说我的歌声独特,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肯定并邀我加入他的演出,因此开始了现场演出。目前我还未找到长期演出的场地,大家或能在LadyWu、Wheeler’s Estate、Tipsy Bunny等场地看到我演唱。此外我也在Warner Music Singapore担任营销实习,会在6月毕业后在美术馆全职当项目负责人,但仍会尽量把握任何现场表演机会。

既然那么喜欢,何不考虑专注在现场演出,甚至音乐界中?

你说我愤世嫉妒也好过于实际也罢,总觉得像我这个社会新手来说,拥有收入稳定的一份工作,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得被优先考虑。眼看本地音乐冉冉升起,也有许多本地音乐人的作品被世界看到,但从统计数据来看能成功的百分比仍相当低,所以还是先好好赚钱打下经济基础为妙。

这,是否是对自己没信心的表现?

我很热爱音乐,还是会继续专注于创作和表演,但却不想把它转为职业,然后经历一连串挑战和失败,最后无奈让喜欢退减。找一份自己也很喜欢的工作,让它在经济上继续支持我对音乐的追逐,那不好吗?

身为从事艺术的人,你的想法还挺实际的……

我不否认以金钱挂帅的现今社会对我们这代人的影响,就自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我本身其实也花了很长时间才打破这种自小被灌输的过时思想,终于认为艺术同样,甚至更重要。因疫情而居家那段日子,多亏音乐和艺术陪我度过难关,成为我精神上的一大支柱。

ZI II CI IEN针织羊绒袖套、尼龙质长裤(皆售于YOURS), 人物专属上衣、鞋子

可否说说原创歌曲《Im(patient)》的灵感和创作过程?

它是我和说唱歌手Risal共同创作的,也是我第一次的跨国合作。Risal是菲律宾人,我们之前既互不认识也从未碰过面。至于创作灵感,说起来还挺丢脸的:有段时间我正与一位或许能成为交往对象的人陷入年轻人所谓的“talking stage”,就是常会不耐烦等待对方回复的阶段。《Im(patient)》诉说了我当时既焦急又忐忑的心情——表面上看似平静,其实内心早已开始不耐烦。

会如何解析自己的音乐风格?

我会形容为悠闲、慵懒,带有一丝性感的“卧室类”音乐,也多少带有一点我自己最喜欢的R&B风格。我平日都会放歌营造气氛,让忙碌生活多添一丝轻松、惬意的氛围。

如何看待录制歌曲和现场表演的分别?

前者是经多次重唱、剪辑才能做到近乎完美,现场表演当然更原始、真实,而这也是我为何对它如此着迷的主因。在充斥各种“不真实”的年代,我相信大多数听众会更珍惜这类个性化和即兴的东西吧?身为表演者的我能看到观众最真实反应,也可以在表演的同时与他们互动,这些在疫情后变得更难能可贵。观众也会毫不掩饰“表白”,告诉我他们是专程为我而来,这让我懂得自己确有渺小的影响力。

最难忘的表演经验?

肯定是今年3月的首次现场演出。我终于克服了面对现场观众的恐惧站上舞台,居然还收到观众送来的花!后来得知他是我网络直播时的听众……现在竟能在线下与他们互动,感觉超奇妙。

摄影 Veronica Tay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 Jet Ong
发型 James Lee, M Nature at Jurong point 彩妆 Jenny TAN, paletteinc., using 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