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IAN LOW
自由工作者
@ZEN_DEN_MAN
与Fabian交谈前刷了他的Instagram,发现他是个热爱生活及美食的人——他会分享自己果园的收成,也会念叨着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确幸(如最爱的水果山竹已进军新西兰市场)。他活得比许多人充实,却并非仅源于物质的丰裕。在“既要、又要、还要”的时代,他却选择住进新西兰某块草地上的集装箱屋里。他说,住进这样的小房子“绝不是因为没钱”。
先说说你这些年来的经历吧?
我自小就过着较为自由的生活。我在新加坡出生,两岁时跟随爸妈去荷兰过了三年。回新后由于无法适应当地教育体制,爸妈决定让我移民到新西兰继续念书,而我也是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集装箱屋的居住方式。高中毕业后,我搬到奥克兰念大学和研究生,并于2014年去了温哥华。那些年,我曾尝试过营养师、教师、设计师、园丁、音乐家和厨师等各种职业。坦白说,我既没有明确计划也不知道自己会漂泊多久,但可以确定这将是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

为何会选择搬进集装箱屋?
在奥克兰念书那些年,我开始被在地习俗吸引并逐渐融入毛利文化,也同时培养起我对世界观、精神和心灵的追求。不幸的是在我完成研究生学业同一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以致我找不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无业促使我反思之前持有的所谓“自由”生活态度及那些不负责任的追求,整个人陷入了极糟糕的状态。我当时向我灌输了“危机”概念——强调它除了“危”险也蕴含“机”会。我于是开始舍弃生活中的非必需品,让它们如同告别往昔琐事般,直至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我变得轻盈起来,可以去任何地方重新开始,也正是这段时间我尝试对环境负责、奉献。我偶然想起之前接触过的集装箱房屋,在经过一番研究后就尝试建造自己的小屋。
改变生活方式不容易,当时可有做足心理建设?
其实在真正实行前我一直抱有疑虑,更何况在异乡盖房会面临许多金钱上的限制。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考虑和筹资,甚至还将此事当玩笑般在愚人节当天发布在Facebook上。没想到亲友们纷纷留言表示支持与期待,说小房子的生活方式会很适合我。
所以住小房子,真的更经济?
经济与否是其次,因为我前后也花了不下$200,000的现金。我喜欢小房子里cozy的生活氛围,也喜欢它能迎合生活所需,随意添加或减少空间。我开始时只有一间客厅,随后才加了卧室等其他空间。小房子面积不大,所以在打扫和维持方面可省下不少时间,生活效率也自然随之提高。

形容一下你小房子?
外观是模仿我喜欢的另一个小屋设计,但内部则完全根据生活需求而亲自设计。例如我很喜欢烹饪,每天都会在厨房里忙碌一段时间,因此厨房空间会较大,而且还有室内和室外两个厨房。卫生间就相对较小——因为我不太注重打扮,所以只需满足日常需求即可。总的来说房子虽然小,但各方面都得到了周全的顾及,很能满足我所需的一切。
在建造过程中可遇到什么困难?
打造小房子比普通住宅更复杂,因得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我用了六个月时间设计外观和内部布局,但我毕竟不是专业建筑工人,所以请来专门建造小房子的公司负责建造。他们负责搭建部分,但水电和排水系统还是得由我来完成。我因此得自学各技能,仿佛解锁了多个全新职业,最终用了整整三个月时间搞定。

极简式生活为你带来了什么好处?
本以为会失去很多,但它反而让我少了很多担心,因此有了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也再也没弄丢东西——因为空间小,自然对每件物品的摆放位置都了如指掌。
也同时给你更多机会亲近大自然?
嗯,这也是我选择搬进小房子的原因之一。我得以实现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农场生活及与动物亲近,更因此清楚知道我的食物从何而来。以番茄为例——我发现能吃亲手种植及采摘的新鲜番茄,其味道是购买的番茄无法媲美的。这不仅满足我的味蕾也丰富我的生活体验和成就感,都是城市生活无法给予的。

住在大城市的我们,能否体验到你的生活?
试试将自己的房间想象成小房子。当你开始关注周围环境时,你可能会开启一段反思:房里究竟哪些东西是真正有意义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哪些是可以舍弃的?居住环境通常会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内心的状态。我相信当你开始“断舍离”时,你会一并抛弃之前的“包袱”,从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在。
会想要长久远住在小房子里吗?
目前看来是这样的。我现在的房子足够容纳我和伴侣,还有两只爱猫。不过以后我可能会结婚生子,就需要更大的居住空间了。然而小房子的优点在于我能随时增加空间和设施,因此在未来几年内应该不会是问题!
图片均由人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