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患上手机失智症?

马上看内文测试一下!

图:Getty Images

有没有经历过这些情况:拿起手机,却忘了自己要干嘛?反复刷IG,但五分钟后却不记得看了什么?或者看到熟悉的面孔,却怎么也想不起对方的名字?甚至是面对简单的算术,也算不出结果?如果中了好几个,这可能是“手机失智症”的征兆哦。

在现代社会,走到哪,滑到哪,手机不离身已是许多人的生活常态,也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手机失智症一词源自日本,形容人们因过度使用手机而导致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甚至变得易怒的状态。主要原因是手机让大脑每天不停地接受大量信息,导致大脑负荷超载。打个比方,就像把各种东西都胡塞进家里,却不知道该怎么分类处理,房子最后就陷入一片混乱。

根据《日本产经新闻》的报道,临床医生发现,近年来因为长时间使用手机而导致的“失智”症状越来越年轻化。过去失智症通常是高龄人群的问题,但最近十年,30到50岁的求诊者显著增加,而主要原因就是手机成瘾。

不过不用太担心,手机失智症并不是正式的医学疾病,也不等同于老年痴呆症。只要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让大脑休息,情况就可以得到改善。那究竟手机失智症有哪些表现?我们又能怎么改善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自我检测:10个警讯红灯

  • 1.经常出现“脑雾”,因为发呆恍神而犯下低级错误。
  • 2.害怕脱节,总想随时随地查看网络最新消息。
  • 3.睡前在被窝里也要滑手机。
  • 4.经常“幻听”到手机的通知音。
  • 5.总是想不起人名或者物品的名称。
  • 6.简单的算术题都算不出来。
  • 7.记不起至亲家人的手机号码。
  • 8.经常写字时突然忘记怎么写。
  • 9.沟通能力下降,总是词不达意。
  • 10.大脑和身体经常感到疲劳。

6步替大脑“大扫除”

1.做些简单有节奏的活动

很多人习惯通过滑手机来减压,不妨试着改变无意识的“网络冲浪”习惯。可以尝试散步、洗碗、游泳,甚至是切菜等简单而有规律的活动,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行为,实际上可以帮助大脑分泌“幸福荷尔蒙”——血清素。每次进行大约15到30分钟,每周2到5次,给大脑制造黄金休息时间。

2.每天睡个小午觉

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设定每天固定的休息时间,比如每工作30分钟就休息一下,让眼睛和大脑都能得到放松;或每天小睡20分钟,也可以有效减轻大脑疲劳,对情绪管理和记忆力都很有帮助。

3.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想不起来的事,不要立刻打开手机搜索答案,先让大脑自己试着回忆。出门时减少使用手机导航,尝试依靠自己的五感和视觉,去辨识街景的方向、大小和距离,这样能够更好地活化我们的大脑功能。

4.制定使用手机的规则

给自己设定一些“不用手机”的时刻,比如走路时、睡前一小时不碰手机,或不要把手机带进卧室或厕所。晚上十一点到早上六点是黄金睡眠时段,睡前远离手机能显著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

5.接触新事物激活大脑

尽量多接触新知识、新事物,通过阅读和思考来锻炼大脑。如果长期重度依赖手机,大脑的海马体和前额叶功能会逐渐减弱退化。通过接触新事物、反复回忆和思考,可以有效激活大脑的记忆力。

6.关掉手机通知提示

适当进行“数码排毒”能让大脑恢复平衡状态。也不需要用极端的方式,只需关掉社交媒体的通知提醒,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多和家人朋友面对面交流,这样既能提高生活品质,也能有效恢复使用手机的自控力。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