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令人眼花缭乱的年代,一段段视频争相跳出屏幕争夺眼球。这是现在,也是从前的未来。以前的艺术家是否料到有这么一天,形形色色的视频媒介会在人手一机的年代成为焦点?

(Electronic Arts Intermix, New York)
Nam June Paik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将多元媒介运用于影像艺术工作。他是第一个将电视用作艺术创作媒介的艺术家,也被公认是视频艺术的开创者。他生于韩国,学习古典音乐出身。留学德国期间以多样化音乐思维模式,在创作中打破传统概念。随后他从听觉转向视觉,从单一媒体转到多媒体,发展成为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的先锋艺术家,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

(图 Adam Jacobs Photography)

(Collection of Peter Wenzel, Germany)
在1963年的首次个展中,他将电视机散落布置在画廊各处,并用磁铁扭曲电视影像。1964年Nam June Paik移居纽约,与已故美国大提琴演奏家Charlotte Moorman合作,整合影像、音乐及行为艺术,打造出多个著名作品。如将电视机堆叠成大提琴形的《TV Cello》,在CharlotteMoorman进行演奏时,电视上出现与其他大提琴手一起演奏的画面。

Nam June Paik当时率先在艺术创作中使用科技,将电视影像运用于装置艺术,颠覆大众对视觉文化的理解。另外他也创造“electronic superhighway(电子高速公路)”一词,预测互联网通信时代的未来。因此,该名为“未来就是现在”的回顾展,确切地描述了他半世纪前的前瞻性思维。
展览于2019年在英国伦敦Tate Modern现代美术馆首展,之后在美国旧金山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进行巡回展。今年它终于来到本地(即日起至3月27日),更是巡回展唯一的亚洲站。本次登场180件展品跨越其50年艺术生涯,包括装置、投影、改装电视、录像雕塑、机器人和其他创造性作品及文献档案资料,并增添了一些之前没有的新内容。
以前的艺术已是现在,此时的视频将成未来——因此“未来就是现在”,大概也具“未来掌握于现在”的意思吧。
展览详情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