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收纳专家近藤麻理惠最近公开表示自己放弃了整理和收纳,家中非常凌乱。比起家居的整洁,现在育有三子的她更重视简化生活和心神的“大扫除”,简单的日常事物就足以让她怦然心动。我们如何简化生活,才能被简单的事物打动?  

正念专家、心理学家、保健及社会科学学者讲解精神层面的“断舍离”;推崇简单生活的达人分享心得和感悟,期待更多人在简化生活的同时,深化日常的快乐与幸福感。

为了散步在周末早上特地早起,没想到天黑黑,大雨倾盆……有些人可能因此觉得自己运气不好,但对从事科技行业的李佳忆(30岁,程序经理)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她说:“我和丈夫都很庆幸自己在这个时间醒来,可以在凉爽的清晨一边喝热咖啡,一边享受焚香的香气。天时地利人和,一切的安排刚刚好,比起普通的散步,这样的早晨其实更难特别安排。”

对李佳忆来说,知足常乐是简单生活的关键——这是她在2020年本地实施病毒阻断措施期间萌生的想法。当时哪里都不能去,她开始明白自己追求的许多东西其实并不重要,“最新的时装、名牌包包,用心打理的发型……如果只为了‘表现’给其他人看,其实没有意义。行动受限的那段时期强制我慢下来,开始思考我要的究竟是什么?”

李佳忆认为,在生活水准极高的城市生活,诱惑无所不在,其中包括不必要的物质享受,而禁不起诱惑的代价可能是牺牲精神健康。她举例,购买昂贵的名车,付出的不只是金钱,还有买了车子后随之而来的不安和焦虑,例如担心车子被刮花。

她诚实面对自己,下定决心过简单生活。过去两三年较难出国旅行,她把注意力转移到身边的小事物,结果发现不必走太远,停下来观察就能留意到很多可激发愉悦之情的小东西,例如城市里处处开满美丽的野花。

李佳忆说:“很多时候,我们走得太快,双脚还在移动时,思绪已经飞到目的地,没留意到温度变了,或脚下踩着的不同地质,一直在我们周遭的自然景物和声响,我们也不会注意到。”

2021年11月,李佳忆在社媒Instagram创设账号,取名“我们的简单生活”(instagram.com/oursimpleliving_/),记录夫妻俩简单生活的片段与心情,例如早起听鸟鸣,在自然公园散步,照顾家中盆栽,泡壶花草茶,看云吹风,闭眼深呼吸。

越忙越要给精神大扫除

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怎么还有时间听鸟鸣,看云吹风?其实,这些都是相对容易做到的“精神大扫除”,而且越忙越要腾出时间做好它,就像房子越乱更须要收拾。

新加坡理工大学保健及社会科学组长陈敏俐副教授指出,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一人肩负多个责任,我们往往必须同时兼顾许多事情。此外,社媒资讯排山倒海地压过来,大脑常塞满各种想法、念头,包括该做的事,在社媒看到的内容,或关于现况的想法。

她说:“正如实体杂物会占据家里空间,精神层面的杂物也会占据大脑空间,以致我们无法拥有清晰的思路和思考空间,也就无法专注于自己重视的人生目标。”  

日本收纳专家近藤麻理惠最近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访问时说了类似的话:“透过整理内心和心神,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自己要的是什么。”

精神层面的杂物会影响我们的专注能力,不但工作和日常生活受影响,甚至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也可能无法全情投入去享受。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我们不但无法看清生活目标,也无法分辨不同事情的轻重,生活就会缺乏满足感。

要避免陷入这种困境,我们必须培养精神大扫除(mental decluttering)的习惯,即审视我们置入大脑的“杂物”,过滤不必要或不理想的念头,并且整顿思维过程。陈敏俐副教授说,这么做的时候,我们同时可学习放开情绪包袱,接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并感觉知足和快乐,情绪健康自然更理想。

她说:”你试过在杂乱的家居空间里拼命地找喜欢的东西,却怎么都找不到?同样的,如果大脑充满杂物,就很难‘发掘’正面的情绪状态。”

好好呼吸 沉淀想法情绪

丢掉杂念,放开包袱,就是精神层面的“断舍离”。这个词汇源自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2009年出版的《断舍离》,她在书中解释这个概念:“断”即不买也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是把堆积在家里没用的东西处理掉;“离”是舍弃自己对物质的执着。做到断舍离,就能拥有更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陈敏俐副教授解释,大脑空间的断舍离,并非强迫自己把脑袋清空,而是允许想法和情绪沉淀,别让它们塞满脑袋,模糊了自己的视角。“你会发现可以更容易地发掘心里的‘珍宝’,比如活在当下的愉悦,内心的平静,以及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如此一来,睡眠品质会获得改善,你也会更有动力改善生活方式,培养好的生活习惯,人际关系也会更理想。”

如何让想法和情绪好好地沉淀?积极推动正念练习的百仁中心总裁周荧柃副教授(Angie Chew)说,首先必须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些想法和情绪。“很多人习惯胡思乱想,并且任由这些想法衍生出更多想法和负面情绪,结果火上加油,一发不可收拾,也增加了自己的压力。”

周荧柃副教授建议的对策有两个。

首先,做几次深呼吸,过程中尽量注意身体哪些部位绷紧,并透过深呼吸放松自己。周荧柃说,想法和情绪都可能造成生理反应,最常见的是下颌、肩膀、双手和腹部等部位会紧绷起来。“开始放松身体,等于把注意力转向内心,有厘清思绪,清除杂念的功效。”

第二个方法是播放音乐,并跟着哼唱和起舞。周荧柃提醒,别听会让自己情绪更低落的音乐,较理想的选择是能舒缓情绪,或振奋人心的旋律,“让自己忍不住摇摆身体的音乐也不错。最重要的是,每次发现自己的脑海越来越杂乱的时候,就要主动做些什么,避免陷入负面想法和焦虑的恶性循环。”

胡思乱想的习惯需要时间改变,培养精神杂物断舍离的习惯同样需要时间。周荧柃认为不必过于苛求自己,也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败而轻言放弃。她说:“这是一段渐进的旅程,不像拨动开关一样可以轻易改变。打个比方,你原本习惯喝咖啡,忽然要戒掉的话,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或许有时会破戒,但少喝就是好的开始。

“同样的,负面想法可以慢慢减少,正面想法可以渐渐增加,至少要八周左右吧,定期给大脑大扫除的好习惯才会渐渐生根、扎根。”

学习说不 学会婉拒

断舍离也适用于不必要的应酬。李佳忆的建议是,时间表排得太满的话,要学会说不,并非所有邀约和活动都要参加,学习婉拒才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和空间享受生活。

周荧柃则认为,要“迎新”(迎接更好的精神健康和更好的自己),就必须“弃旧”,对“旧”的东西说不。她建议不妨适当地婉拒千篇一律的应酬或聚会,特别是每次相聚都谈论一样话题而让自己感觉沉闷,何不考虑结交新朋友,探访新地方,尝试新活动,培养新嗜好?“对新的人事物保持好奇,有助保持思维的‘新鲜度’,也能放松身心。”

李佳忆提醒,“善待自己,是我们应该为自己做的事,千万不要以忙碌为借口,说自己没有时间放松。”

她举例,闭上眼睛感受风的吹拂,只需15分钟;练习深呼吸只要5分钟;好好看一看天空,只需30秒。

李佳忆说:“我很后悔过去常以忙碌为借口。开始改变之后,感觉真的好多了。现在的我会花几秒钟时间点上香薰蜡烛,让自己在工作时闻到最喜欢的香氛,也会花15分钟跑步。我告诉自己,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那15至30分钟的放松时间绝对是应该给自己的。”

理学家八招 教你给心神“大扫除”

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还是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让你心神疲惫?辅导与心理治疗服务中心Okay To Chat的临床主任莫文忠提供八个建议,教你如何为自己创造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空间。莫文忠也是心理健康诊所PsyFit的心理学家。

  • 确定你的Top 3(“前三甲”)

想想自己最重视的三大目标是什么,并确保日常行动和你所做的决定都朝这三大目标前进。当然,随着年龄渐长,这些目标可能改变,所以应该定期检视。

  • 用文字做记录

研究显示,以文字抒发自己的情绪有助减少负面想法,改善记忆。写日记亦可帮助你缓解焦虑或抑郁。

  • 尽量“一心一用”

偶尔一心多用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但经常这么做会增加压力,削弱专注能力,也会影响认知能力。不妨写下每天必须完成的事,从最紧急和重要的事开始,一件一件逐步完成。

  • 采取腹式呼吸

又称深呼吸,这是相对简单而有效的“大扫除”方式,有助降低心率和血压,改善情绪。

  • 整理工作空间

清除不必要的东西,把常用物固定放在一个地方,有助减少烦躁。

  • 把感受和想法说出来

向关心自己的人倾诉,不但有助释放被压抑的情绪,亦有助大脑产生一种称为催产素(Oxytocin),具减压功效的荷尔蒙。和自己信任的人谈话,也能以不一样的角度看待事情,并做出更好的决定。

  • 少用社媒

限制自己使用社媒的时间,并适当筛选社媒内容(例如只看具公信力的社媒账号)。

  • 安排时间给自己放松

把放松变成习惯。关掉手机和其他数码器材,出去散步或在家小睡。 

原文取自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