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家园特辑》:三新移民述说苦与乐
她只身自台北来新发展演艺事业,却落地生根组织了幸福家庭;她经过3年远距离爱情后,决定放下上海的一切在本地重新开始;她从通过Facetime向远在成都的家人哭诉到创立建筑材料公司, 努力不懈成为职场女强人。《女友》邀请移民至本地的时尚女人轮番上场, 听她们诉说苦与乐。
李媛媛
建筑材料公司创办人
来自中国成都 2010年,在成都念完大学的李媛媛选择来新修读 商业管理硕士学位(MBA)。独自一人踏入异乡的她遇到各种挑战,尤其语言上的障碍更让她在短短一个月内就产生想放弃的念头。
她回忆:“这里上课都用英文及英语教学,有些老师还带Singlish口音,让我完全听不懂课业内容。”
当时的她感到十分无助,在一个没任何亲人和朋友的陌生环境里,不知悲从中来哭了多少个夜晚。她通过Facetime哭着和家人倾诉,年纪轻轻的弟弟竟安慰她说:“姐,别人能做到,你也一定可以。”
媛媛忆道:“其他人的安慰我听不进去,但年纪 比我小的弟弟这么说,我就下决心一定要坚持...... 不然连弟弟都不如。”
于是她按照书单买了中文辅导书,每天在上课前会花很长时间备课。提前了解老师要讲的内容再听课,会比较易懂。她笑说:“我的Singlish现在也说得很好!”
住校期间,她和来自马来西亚及越南的室友和睦相处,从她们身上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她表示:“这里的国际学生很热情,在电梯遇着会 主动打招呼。相对来说,我就比较内向、害羞。”
这段经历让媛媛迅速成长,不仅懂得约束自己尊重他人,也更懂得如何与外国友人沟通。
苦后甘甜
媛媛在毕业后的短时间内就创业,在本地经营一 建筑材料公司。开始时很多行内人都不看好她,认为 一个年轻小姑娘无法胜任,更觉得她吃不起苦。
问她为何会选择这行业,她表示因父亲在中国 也是从事相关行业,自己自小受熏陶而拥有相关知识。此 外 ,媛媛坦言自己从小就有创业梦,便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媛媛回想第一单生意:“公司第一位顾客,真的是我三顾茅庐,通过坚持不懈的毅力得来的。”
这位客户本身有几十年相关经验,而媛媛的专业知识在当时也只属皮毛,很多问题都令她哑口无言。为 得到客户信任,她特地从中国工厂请来两位专业人士与客户交谈,一一解决他的疑问。
透过努力和经商头脑,媛媛在一年内便赚回了本金,现在这间中小型企业已有五名员工。她的目标是要以新加坡为中心,打开东南亚的窗口。
她表示:“工作上需要阅读很多英文条条款款,还得用英语跟外国客户沟通。现在能做到这么自如,都应‘感谢’读书时没放弃的自己。”
与男友的文化差异
媛媛的男友是本地人,她说两人平日工作都较忙, 通过朋友介绍第一次见面就一见钟情了。问起两人是否有所谓的文化差异,媛媛答说:“还挺严重的。 他印象里的中国还停留在1990年代初的样貌,以为那里到处是破旧的房子。事实是中国近年的发展十分 神速,就连我一年回国一次都会惊讶于它的改变!”
男友在言语上虽对媛媛的家乡有很多的不解, 但她却没有因此而生气。她觉得以前中国确实是没有那么 好 ,但现在已不可同日而语。她一直在尝试与他沟通,还鼓励他多去中国走走看看。
对于男友,媛媛倒是十分欣赏他为人。虽然家庭富裕,但他从不挥霍父母赚的钱,而是靠自己去打拼,以自己负担得起的消费水准去过活。这点, 让媛媛感叹:“中国有很多男性都是啃老族,婚前父母都得为他们准备好房子。很多富二代更是不务正业,不会这么努力为事业打拼。”
媛媛说国情和文化上的差异,丝毫不影响两人的感情,因为彼此的性格十分合得来。
顾凯心
新加坡优家荟主席 来自中国上海
顾凯心在上海时曾在一新加坡食品分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门工作,需常来本地公干,就在某次旅程中认识到她现在的老公。经三年远距离恋爱后,凯心决定辞掉内地的工作而移居本地。
我问:“所以是为了爱情而来?”
她解释:“确实有这个因素。我老公其实是马来西亚人,要他为了我去上海也不现实。新加坡对我们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就当是选了一个适中位置去共同生活吧!”
凯心说在上海工作较辛苦,因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她表示新加坡对自己来说最好的一点,就是社会风气相对简单许多,周遭的人较单纯,生活因此更轻松、自在。此外,她也认为这里很适合女生居住,因无需过度担心治安问题。
移居本地后,凯心并没选择继续从事市场营销的行业,也没选择与老公一起发展投资项目,而是在前几年开始投资医疗美容项目。但她并没选择在本地投资,而是回到老家上海做投资。她解释:“ 国内市场较 大,机会也相对较多。况且本地医疗美容方面也存在一些棘手问题,如外籍医生只能在本地医生手下工作,规格相对严谨多了。”
她说开始时总是上海和新加坡两头跑,觉得即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自从有了孩子后,她选择把更多时间留在本地及花在家庭上。
种种不习惯
初到本地,凯心特别不习惯这里四季如夏的气候, 还因此得了湿疹。她说后来是看了中医,病才痊愈。对煎炸及辛辣食品忌口的她,在本地吃得最多的是粤菜。问她早期是否花了很多时间去适应本地 饮食文 化, 她答:“ 本地食物种类那么多,任何国家的人移民到此都无需担心。新加坡到处是餐厅及 小贩中心,既方便又不难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饮食, 对我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
她表示最大的问题,是来自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因英语语言能力不是太好,就会经常在政府部门碰钉子。另外在办理母亲的签证时也常遇到拒签问题,导致母亲很少能来新探望她。
她说:“我觉得这里的政府很制度化,却似乎缺少了点人性化。”
认识好姐妹
一年前,凯心接手新加坡优家荟的负责人工作,通过这个平台结实到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姐妹。大家平日 互相帮助、参加聚会、做慈善、聊生活,她还通过此平台与8位朋友合办国际学生补习培训中心。这所 学校除了提供外籍留学生的考前培训,还提供一些兴趣培训班,适合不同国家及兴趣的人。凯心说她打算为自己的孩子报名口语班和演讲培训班,因为从小在本地长大的孩子平时讲英语较顺口,华语的口语能力就相对来说很差。
最后凯心说:“能在本地认识到这班姐妹并擦出火花然后一起合作,办优家荟的宗旨也就达到了。 我觉得大家在异国他乡更应互相学习、照应,并且 一起成长。”
问她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凯心表示会继续为了家人及孩子留在本地,因为,这里已成为她最重要的家。
庞蕾馨
新传媒艺人 来自台湾台北
并非演艺科班出身的庞蕾馨,在台湾就读的是餐饮 管理系,毕业后成为朝九晚五的普通业务员。在一次 机缘巧合下,朋友介绍她去接拍广告;因当时工作 薪水较低,她尝试拍广告赚取外快。
起初经多轮试镜的她却没接到任何工作, 她开始担心自己不适合这行,但在经纪人的鼓励下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于是,她利用下班时间去 上表演训练班,后来成为改变她命运的一次重大决定。
之前总是向往及追求自由的她说:“我当初发现 表演和我的人生理念很契合,就此爱上表演,爱上作为演员的生活方式。后来我毅然辞掉对自己来说 相对无趣的工作,就朝着这个方向及目标前进。”
因为这样的决心和心理建设,她试镜时不再 怯场,广告邀约也从此源源不断,让她更有自信。她说当初几节简单的表演课像是打开自己人生另一道大门般,成功让她成为今天的自己。渐渐地,她不再满足于仅身为一名广告演员,因不想一再重复相同的情绪和动作,想挑战更高难度的演出。
2010年她参加新传媒在台湾甄选演员的海选被 发掘,放下家乡一切漂洋过海来新发展演艺事业, 后来,当然成为大家熟悉的庞蕾馨。
棉被和枕头
一转眼已来新七年,回忆最初到本地那些日子, 她忍不住说起一件自己“太糊涂”的往事。
她说当时因知道自己要出国很长一段时间,就心想一定得带着自己最熟悉的味道离家,就是想家时也好有个念想。于是,她选择了自己台湾家中的棉被和枕头,却糊涂地将这两件宝贵东西落在新加坡樟宜机场。更不幸的是,她竟在新加坡的第一个晚上因食物而中毒!
她忍不住感叹:“隔天我还一个人乘地铁到机场找棉被和枕头,那段路程可说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段路。我记得我当时一副近乎要昏迷的状态,到了机场还得用很烂的英语去沟通,实在太难忘!”
普入行便与“公主级”本地艺人瑞恩和白薇秀 对戏,她还凭剧勇夺《2012年红星大奖》“最佳新人奖”。一切看来顺遂,但间中付出多少努力, 只有她知道。
从没受过正统演艺训练的她,要比其他人用上 更多时间去熟悉剧本,还得拼命矫正自己的“台湾腔”。
刚开始那几年,独身一人离乡打拼的蕾馨内心始终感到寂寞。她说圈内长辈虽然都很照顾她,但却始终无法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倾诉。身心俱疲的她, 更曾一度想放弃回台湾。
她说:“我当时就想回家......做什么都好,没有钱也好。”
直到在《花样人间》剧组中遇见她现在的老公陈邦鋆,两人因默契十足而成为一对欢喜冤家。再后来,他们又因《曙光》这部剧而走在一起,成为圈中羡煞旁人的情侣。
现在的蕾馨不仅拥有幸福家庭及老公疼爱,还有两个小“天使”陪伴,小俩口还常在Instagram上发放恩爱并分享与孩子互动的点滴,记录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蕾馨表示,其实自己刚开始时对婚姻生活 有所惧怕,因很小时父母已离异,她自小和奶奶相依 为命。虽然她对幸福的家庭有所憧憬,却会担心两个人结婚后会有离婚的可能。可幸是对她万分疼爱的老公一直为她“洗脑”,才慢慢抹去她对婚姻的消极 想法,重新赋予她希望。
她也坦言自己很想当家庭主妇,做一名全职妈妈在家里专心照顾孩子。但由于还放不下对演艺的热爱,再加上老公担心两个孩子长大后家庭经济压力会越来越大,她选择暂时放下“梦想”而回到公众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