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有关巴黎和珍珠的闪烁故事
珠宝艺术学院L’ÉCOLE在巴黎举办《Paris, City of Pearls》特展,以珍贵藏品和历史记载追溯珍珠对巴黎贸易、奢侈品界及文化艺术的重要历史。
Editor-in-chief
珍珠——论及追捧度也许不及钻石,但近年却“翻身”从优雅进化成时尚象征。
美国摄影师Frank Eugene的20世纪初摄影作品《The Pearl》(纽约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收藏) (图:L’ÉCOLE提供)
你也许不知:自古以来启发无数珠宝匠心之创作的珍珠,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更是连接法国及海湾区的重要贸易桥梁之一。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大量产自海湾区的天然珍珠沿着海、陆、空三大路线被源源不断运往法国,并在拥有“巴黎珠宝箱”美誉的Place Vendôme经由顶级匠人之手化为瑰丽珠宝。
由L’ÉCOLE(成立于2012年,由法国品牌Van Cleef & Arpels支持的教育机构)策划的全新展览《Paris, City of Pearls》就追溯这段贯穿艺术、商业与人文的历史、奢侈品界与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由法国珠宝设计师Henri Vever设计的一款1905年珍珠别饰 (图:L’ÉCOLE提供)
从历史账簿、电报、档案文件到旧照片,这些记载不仅呈现当年珍珠贸易的繁荣景象,更突显了跨文化交流(即“珍珠海岸”与巴黎的历史性深厚联系)的实录。
被誉为20世纪初法国最伟大插画家George Barbier于1914年创作的《The Fountain of Shells. Paquin Evening Gown》(图:L’ÉCOLE提供)
展览也聚焦天然珍珠及上世纪1920年代引入的养殖珍珠,如何激发巴黎珠宝商及艺术家的无限灵感——从歌剧、绘画、摄影到电影与海报设计,珍珠首饰无疑是Roaring '20s(指一战后人们情绪普遍积极的年代氛围)的极重要艺术和潮流象征之一。
法国品牌Van Cleef & Arpels于1956年打造的胸针 (图:L’ÉCOLE提供)
除了历史文物,展览还汇集约20家机构及品牌的逾百件珍贵藏品。除了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de Paris(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和Petit Palais-Fine Arts Museum of Paris(巴黎小皇宫美术馆)的珍藏,包括Van Cleef & Arpels、Cartier与Fred等法国品牌的传世之作,以及多件来自Albion Art艺廊的私家珍藏,充分展现珍珠在设计史上的可能性。
由法国艺术历史家兼收藏家Germain Bapst联手珠宝商Lucien Falize设计并制作的(约)1880年天然灰珍珠及钻石项坠 (图:L’ÉCOLE提供)
以六大主题(珍珠的奥秘、珍珠与东方、1900年代的市场开拓、1910年代的现代象征、1925年:巴黎的珍珠狂热、巴黎珍珠:过去与当下)策划的展览,也致力于结合视觉、听觉与触觉等多感官,旨在带来精彩的沉浸式体验。
诞生于1880年的“猫头鹰”项坠(©Albion Art Jewellery Institute) (图:L’ÉCOLE提供)
此外,为让限时展览得到永久记录,L’ÉCOLE也推出《Paris, City of Pearls》一书,图文并茂地剖析这段珍珠传奇。
《Paris, City of Pearls》
展期 即日起至2025年6月1日
地点 L’ÉCOLE, School of Jewelry Arts
16 bis boulevard Montmartre,75009 Paris
图:L’ÉCOL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