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顺:得奖不是目标,把戏演好才是底气
李铭顺回顾30年演艺生涯,分享他对表演的真诚态度与坚持。获奖不是目标,他强调演好戏、传承新人、不断挑战自我才是他的动力。专访揭示他的人生转折、角色选择和未来展望。
图:李铭顺提供
在《红星大奖》一晚横扫三奖,戏剧、综艺双线开花,再加上“特别成就奖”的肯定,李铭顺可说持续解锁“全能演员”的隐藏技能。紧接着在热播台剧《亲密之海》中挑战情欲尺度,再与李国煌、许效舜合体拍摄喜剧电影《No Good!欧吉桑》,今年状态全面爆发。
新出炉的红星视帝说得坦白:“我从来不为得奖而演戏。”出道30年、演过逾80部作品,他自认没什么野心,却一次次站上最高领奖台。
这次专访,他聊表演、谈传承,也回顾那段人生中最热血的决定。每一句话都很实在,像他的表演,不炫技,但扎实。
他不喊口号,只默默坚持:演好戏、带新人,然后稳稳地继续走下去。
Q:《红星大奖》后,陈邦鋆在IG写下对你的一番话,说“谢谢你让我看见目标”,也希望有朝一日能与你同台演戏。你看到后有什么感觉?有没有想对他说什么?
其实我一直都很用心拍戏,希望能带动新加坡的演员。当然不是说我多厉害,而是我们以前就是这样,看着前辈的努力成长,所以我现在也希望能成为那样的前辈。不过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也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很感谢邦鋆,我也非常看好他的未来。他说四次没拿奖,但我觉得奖项的东西,只要持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总有一天会让自己的表演更有厚度与深度。到时候,奖项自然会来找你,所以不用担心。有朝一日,一定会成功的,只是时间问题,加油。
我当然也会等他一起来合作,这机会一定会有的。虽然市场很大,但圈子其实很小,要碰上几次并不难,我们就一起期待吧。
专访陈邦鋆:这个圈子,是不是没有我的容身之处?
Q:陈汉玮在《红星大奖》后台受访时说希望提携新人。你怎么看“演员的传承”?有没有特别欣赏的新生代演员?
对,其实我非常认同汉玮的看法,我刚刚也说了,我们希望扮演的是“带领”,而不是“控制”或“教导”的角色。在不干预表演的情况下,让他们自由发挥,我们陪他们一起演、一起成长,引导他们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这行跟其他行业一样,传承非常重要,不能断。所以我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其实现在新人蛮多,除了邦鋆,跟他年龄相近的还有徐鸣杰、Elvin黄俊雄、陈罗密欧等等,我希望他们也能一起来引导下一代。
更年轻一批的,例如上一届“才华”毕业生,入行也有四五年了,像张哲通、Herman郭坤耀、Tyler邓伟德,他们都很有潜力。再加上许瑞奇,这么说起来,男生这一代已经有很多优秀的演员。希望他们能加倍努力,把新加坡的作品做得更精彩,大家齐心协力、百花齐放,把最好的呈现出来。这是我真心希望看到的未来。
女生方面也有很多不错的人选,像Chantalle黄暄婷、Tasha刘怡玲、Carrie黄思恬,我能说出这么多名字,就知道我真的有留意,也有感受到她们的努力。像徐彬也是,他们都一直很认真在做。
我也希望新加坡的作品的题材能更丰富,给他们机会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和表演方式,甚至希望他们到国外拍摄,接触不同项目,扩大视野。有了更广的眼界和更多历练,累积的经验和感受自然也会更深,未来在诠释角色时,那种深度就会自然浮现。
Q:回顾入行30年、超过80部作品,如果要选一个瞬间代表“特别成就”,你会想到哪一幕?
我觉得这30年,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也带给我很多惊喜,当然也有挫折。对我来说,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经历。
我一直都很用心走每一步,也努力去感受过程。所以你问我哪一幕最代表“特别成就”?我觉得整个30年都很重要、印象深刻。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伙子,到现在的中年演员,这过程对我来说非常充实。我未来也会继续走下去,直到我真的做不动了,那才会停。
Q:《阿顺有煮意》第二季后,连菜市场Aunty都在敲碗第三季。如果真的有,你最想请哪三位“顺客”?为什么选他们?
我相信新加坡还有很多艺人是我想邀请的。如果有第三季,像之前跟网综《刷一刷》的Jernelle胡煜诗她们聊到,我就有想过邀请她们来聊聊。她们这个阶段算是蛮成功的,也想听听她们在这个行业里的心声和心情。
中老一辈的也很多,像我每次遇到(潘)玲玲姐,她都会说“什么时候请我啊?”所以可以邀请的人真的很多。我还是会以新加坡艺人为主,从中慢慢挑选。
Q:如果有机会再开一个新节目,你最想挑战什么类型?会想让太太或Zed Zed一起上节目吗?
哦,如果要开新节目,我还是会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当然也有可能再邀请太太来上节目,但儿子的话我不会考虑。
我还是希望他专注在学业上,好好过校园生活,做他喜欢的事情。我不会逼他来上节目,也不希望他参与。他目前对这些事也没兴趣。
Q:你和宣萱凭《谁杀了她》双双封帝称后。宣萱说那是她入行以来最Dark(阴郁深沉)的角色,对你来说,“孙艾伦”这个角色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她说得没错,这部戏真的很灰、很黑暗。每个家庭成员的内心都非常扭曲,剧情发展也让角色的转变幅度非常大。
我饰演的角色“孙艾伦”情绪起伏很大,有那种断崖式的坠落,还经历一些违背道德的事。为了诠释这个角色,我花了不少时间做观察、调整心理状态,去思考怎么精准拿捏当下的情绪。
这个角色不简单,我必须认真研究他的性格背景和人生经历,再用很细腻的方式呈现出来。这部剧本确实有难度,但也是一个很值得挑战的作品。
Q:四度敲响金钟、三度红星封帝,如今怎么看得奖这件事?每次接新戏,压力会更大吗?会更在意突破?挑本也更严格了?
其实我在台上有讲,每次接角色或戏的时候,我从来不会把拿奖当成目标。虽然之前确实得过一些奖,但选角色、选剧本,我都是从自己出发,最重要的是:我有没有兴趣、适不适合我,或是有没有那种“从来没做过”的感觉。这些才是我考量的重点,绝对不是为了拼奖。
如果是为了得奖才去演戏,我觉得一定会演不好。所以每次得奖之后,我都会提醒自己要回归初衷。这样在诠释角色时,反而能更准确地掌握表演的分寸。至于压力,我不会因为得过奖就给自己更多负担,说什么要超越自己、证明给别人看这些……完全不会。我都是用平常心去看待。如果真的会有压力,那也只会来自于剧本本身的难度。
Q:经历过高峰、低谷与转折的你,现在怎么看“表演”这件事?还有没有特别想尝试的角色或题材?
我觉得经历过的高峰、挫折、转折,这些对我的成长都很重要。人生经验变多后,整个人的感受力、体会也会不一样。表演是跟人生高度相关的工作,你经历越多,越能明白角色该怎么走、怎么活。
角色的年纪越大,复杂度也越高。像那种失落感很深的角色,其实远比年轻角色更难驾驭。所以表演的魅力就在这里,你永远在学习、在提升,跟你的人生是同步前进的。
至于有没有特别想演的角色,我不会刻意去想,也不会去设定。我是比较被动型的,只要有戏来,我就会认真仔细地去挑,挑一个当下的我适合、也想做的角色。通常当你看到一个剧本,会对其中某个角色特别有感觉、特别想挑战,那种“非他不可”的感觉来了,就对了。
Q:你曾说台剧《亲密之海》是你演过“情欲张力最强”的剧本,比肢体戏还难拿捏。你是怎么进入那个角色状态的?
其实在接《亲密之海》之前,我不是犹豫,而是想了蛮久。这剧本和角色是我从没尝试过的,所以我想挑战,但同时也要思考,里面的尺度和情欲戏是不是我能接受、我愿意去尝试的。
我也花时间思考,要怎么把“李宪宏”这个角色诠释得真实。他是个花心的企业家,感情复杂、内心扭曲,表演上不能流于表面,而要去抓住他“可悲之人必有可恶之处”。这个角色的难处在于很多细节都必须非常细腻地去处理和表达。
我一直希望演每个角色时,能呈现他完整的样子,优点也好、缺点也好,尤其像“李宪宏”这样的角色,他的缺点我会完整呈现,因为只有这样才真实。如果你为了美化角色去修饰他的缺点,那就失真了,这不是我要做的。
Q:你和李国煌合作多年,这次一起以“大叔团”方式拍台湾电影《No Good!欧吉桑》,有没有什么新鲜感?
这次的新鲜感就在于剧本本身。其实我跟国煌合作的次数不多,大概也就两部,而且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如果超过五年没合作,那彼此一定都成长了,人生阅历和表演风格也变了。这次再合作,一定会有新的火花,而剧本也正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挑战。
《No Good!欧吉桑》是一部励志又轻松的电影,虽然故事不复杂,但特别讲究演员之间的默契,我们现在就在追求这个默契。
Q:李国煌说你们和许效舜是“百搭型演员”,一碰头默契就乘三。那你们开拍前有设定什么共同目标吗?还是怎么培养默契的?
角色之间的默契,可以为一部戏加很多分,也带来不少惊喜。这次我和“舜哥”许效舜、国煌哥三人,其实都是经验丰富的演员。要培养默契并不难,主要是看多快。
很幸运地,我们第一天拍摄就合拍,节奏非常对,感觉像在玩一样,整个过程真的很享受。三个人站在一起的视觉感已经很有趣了,性格也都不一样,所以一定会有火花。我自己也很期待这部电影,尤其在现在压力这么大的社会,能有一部让大家进电影院放松大笑的电影,是很棒的事。
舜哥也是很有经验的演员和综艺人,在片场不断丢梗,带动气氛,拍得很开心。我真心希望这部戏能带给大家一些欢乐,哪怕只是短暂逃离生活压力,也是一种意义。
Q:电影讲的是“大叔追梦”的热血故事。你自己人生中最热血的一次行动,是什么?
最热血的一次行动,就是决定进入这一行,去挑战自己,做我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小时候我从没想过自己会走演艺这条路,那时候觉得这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后来我硬是跳进来挑战自己。这条路上刚开始时碰过很多关卡,花了好多年才慢慢上轨道,然后开始喜欢,到现在变成真正热爱。这就是我人生中最热血的决定。
Q:这次与许效舜、黄姵嘉、张诗盈等金奖演员合作。你对这类跨国阵容有什么期待或特别感受?
其实早年去中国拍戏时,就有过不少合作经验。我一直觉得这种跨国拍摄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件好事。
这次来台湾拍戏,跟当地演员一起完成作品,过程中真的收获很多,也产生了文化碰撞。我也尽量让自己融入他们的节奏和工作方式,这对我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对我个人的阅历和表演能力也有很大提升。
所以我也非常鼓励新加坡的演员,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多出去看看,多跟不同地区的演员合作交流。我们都属于大中华地区,大家都是华人,应该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可以一起演绎,一起完成。我也真心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跨国合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