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CHEE BYE
@lychee.bye
对我而言, 它是自身的权利和与自身身体的联系, 这在表演中非常重要。
Lychee Bye(艺名)自小就对表演充满浓厚兴趣。她曾在英国担任舞者,因机缘接触歌舞表演(caberet)。回国后,她发现本地对表演形式的接受度经已提升,因此决定将自身经验倾力相授,为本地 LGBTQ+群体开拓更多表演空间。
谈谈你的背景和以往从事的表演?
大家常称我为滑稽舞者(burlesque dancer),但我其实没受过专业表演训练,自认“脱衣舞者”也算贴切。我的表演与滑稽表演者确有相似之处,同时也注入许多另类表演元素(如性感舞蹈、唇舞Lip Sync、变装等)。但与一般以男性观众为主的表演不同,我更想迎合女性观众的喜好。我意识到我能通过表演将女性化行为与性别概念分开,这也是我对自己非二元性别的一种认同和肯定。
“Lychee Bye”这名字从何而来?
刚在英国入行时,我的名字本叫“Lola Lovecat”,后来觉得太甜美缺乏个性,便决定另改艺名,打算取一个与新加坡、东南亚地区有关的名字。于是联想到水果如榴莲、龙眼、荔枝等,随后从中选择了Lychee(荔枝)。原因是当外国人在我出场前呼唤我艺名“Lychee Bye,let’s go! ”时,我觉得很搞笑、很有趣。
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这类表演?
2018年我赴英国求学时接触到当地的歌舞表演文化,随后便成为了一名脱衣 舞者。虽然我享受每一个表演机会,但还是更想摸索迎合同性需求的表演,便报名参加The Bitten Peach(伦敦一家亚裔酷儿 表演群体)。之后,另一表演团体The Cocoa Butter Club也邀我一同演出。不过,我的兴趣其实早在新加坡时就萌生了。
你第一次登台是什么时候?
2019年同志骄傲月(Pride Month),我刚满 21岁,当时新加坡的Miss Chinatown酒吧举行开放式表演——也就是任何人都能登台,于是我便自告奋勇报名参加。记得我的服装不算精致,表演时也只忙着记舞步与跟节拍,显得有些慌乱。不过我至少将想法变成了现实,因此还是很过瘾。
这也是你印象最深的表演经验吗?
那倒不是。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末我制作的《QUEER THE YEAR! 》表演秀。我把美国歌手JasonDerulo的《TalkDirty》与本地歌手陈洁仪的《Home(家)》混合,然后穿上新航的标志性Kebaya制服进行演出。我非常享受当下的心情和感觉,还有观众的反应,在技术和乐趣间达到平衡。自此我意识到,这就是我想要塑造的品牌,想要创造的氛围及想传递的能量。
可这类表演仍与“性”撇不清关系,你如何看待?
那确实是我最大的灵感之源。对我而言,它是自身的权利和与自身身体的联系,这在表演中非常重要。若我无法与身体达成共识,就很难施展魅力吸引别人的目光。或者,如果我伪造它,意义又何在呢? 但我一定会区分,什么舞蹈动作是我在 现实里真正享受的。对于那些迎合男生的舞蹈动作,我会筛选后再决定是否将之融入我的表演当中。我不想为了迎合大众,更不想强加不是自己风格的性感表演。
进行这类表演难度大吗?
大家都认为我的表演动作很困难、复杂,觉得自己只能欣赏而不能执行,但其实所有人都能做到。以我为例,我从没受过任何特别训练,也没有过人天赋,但仍然能在台上尽情表演。如果我能做到,你为何不可?
有遇到什么挑战吗?
只是有点不知道怎么处理头发,哈哈。通常变装皇后与滑稽舞者们都顶着艳丽的秀发,但我的发型却始终不变,只是简单地披在肩上。另一挑战就是我因疫情尽量避免外出,因此很少练习,从而导致体力下降和容易疲惫,甚至对周遭事情毫无兴致。不过,我正在调整中,目前已报名了嘻哈舞蹈课,借此推动自己运动。
你的另一IG账号@worms.wav是私人账号吗?
是的。刚开始本想把一些私下生活照上传收藏,没想到上传的大多是涂鸦作品,因为我很爱在收据或纸巾上涂鸦作画。结果这个账号就变成我收藏作品的空间。
接下来有策划什么项目吗?
有个想法是我早前与变装皇后好友Becca D’Bus聊天时萌生的。当时她的节目《Commotion》缺乏女同志参与,问我如何吸引更多观众。我解释道: “你想她们对你的节目感兴趣,那就得融入更多女同志表演者。”我说完这句话后意识到,其实能允许女同志表演者演出的空间真的少之又少。因此,我励志要开发一个能给予这些表演者安全的平台与空间,并为她们提供培训,也将我自己在英国与本地的经历传授给她们。目前我们已经在筹备之中,之后将会推出首演,敬请期待!

滑稽舞者 Lychee Bye
摄影 Veronica Tay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 Jet Ong
发型 Zoel Tee, Revlon Professional 彩妆 Kimberly @kimxbby__ using M.A.C Cosmetics
文 Jet 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