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FY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和拥有艺术品
GOFY坚持发掘东南亚新兴艺术家,并以多数人能负担的价格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使艺术收藏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爱好。
Associate Fashion Editor
TIFFANY SOHGOFY联合创办人兼策展人@GOF_Y | GOFYART.COM
GOFY——自2019年起致力于推广东南亚艺术的本地社群,目前由三名成员组成:联合创办人Tiffany和Jason Ho,及负责市场营销和合作关系的Akanksha Arun。GOFY与其姐妹公司Alice(专于视频制作)共享办公空间,因此不时在视频项目上向Alice借力。
GOFY坚持发掘东南亚新兴艺术家,并以多数人能负担的价格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使艺术收藏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爱好。他们也不断探索新鲜的创意点子,不断寻找新的艺术家进行合作。
Tiffany Soh(& Other Stories棉质上衣、棉质裙,人物专属耳环)
除出于对本地文化的热情,还有何原因促使你创办GOFY(尤其着重支持年轻一代)?
我从小就在本地的音乐和艺术氛围中长大,后来取得了传播学学位。我察觉到创意环境中的“缺口”——即很多年轻的新兴艺术家没有推广自己的技能或时间,很难走出固有的圈子。他们更是很少有机会在知名艺廊、展览或艺术机构中展示作品。我希望打造一个既能满足年轻艺术家热情,又能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场地,实现其创作价值的平台。
GOFY和其他艺术社群/平台有何不同?为何专注于东南亚创意人?
GOFY旨在提供更多认识艺术的途径,让艺术不那么令人生畏,尤其是对于刚开始探索艺术品的人。我们将艺术品和传统艺廊分离开来,将其变作日常生活的常见元素。我们坚信在熟悉且舒适的环境下,人们会更愿意参与其中。如我们的系列展《For Art’s Sake》就利用各个本土企业的场地作为展示空间,让人们在日常场景如喝咖啡、健身、喝酒时都能欣赏到艺术展。
东南亚是个充满多元化创意才能的地区,尽管各国在地理上接近,文化和身份也有相似之处,但对于刚开始探索艺术品的“新人”来说,要自己去发掘还是很难。此外,东南亚艺术家们彼此间建立联系也不容易。因此GOFY不仅是个联合东南亚创意社群的平台,也让这些艺术在世界舞台上呈献。
《Later People STOMP》 by Ashley Seow(新加坡) @crisis.mgt
如何挑选艺术家和作品?
有别于传统做法,我们的大部分艺术家都是在Instagram上刷到的,如通过hashtags或相关社群账号。我们会尽可能选择那些还没在本地办过展的新兴艺术家——不是他们缺乏才华或技能,而是缺乏机会。每次和这些年轻艺术家沟通,他们都很兴奋创作新作品,更乐于实验其风格和技术。筹备2023年《For Art’s Sake》展览时,我们就在Instagram公开征集艺术家的作品集,让我们发掘了很多令人惊喜的艺术家。
让艺术属于每个人,一直是GOFY的追求。这些艺术品的价格范围及选购流程?
目前GOFY在网上出售两类艺术印刷品,很适合用作家居装饰:一种是A2尺寸的Giclée印刷艺术品(价格$300)——这些用Giclée打印的作品都采用博物馆级且经认证的档案质量纸张印刷,可耐25年不褪色。此外也限量印制100份,并附有防伪证书。另一种则是不限量的A3尺寸数码印刷艺术品(价格$80)——适合艺术爱好者以更易于负担的价格为家居增添艺术氛围,同时也让更多东南亚艺术家受益。我们所有艺术品都可通过官网轻松购买——顾客可免费本地自取,而我们也能以统一价格寄往全球。
《Sa-Jarah》 by Yoss Yoseff(马来西亚) @yoss.yoseff
要挑战艺术界的传统做法和看法不易,或会让人质疑作品的质量和价值。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艺术鉴赏是极主观且个人的——只要这件作品在跟你“沟通”,让你笑、哭或思考,其价值就远超其价格。提高艺术品可得性不代表在质量和价值上妥协,相反的,更凸显这种可得性的重要。和新兴艺术家们沟通后,我发现他们常会有种冒名顶替综合症(Imposter Syndrome——怀疑自己实力和作品,尽管外界给予认可和赞赏,也担心自己不被视为“真正的”艺术家)的感觉,特别是关于他们作品的价值。当他们来自不同领域背景或尝试打破传统时,特别容易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这就是为什么GOFY要大力推崇新兴艺术家,鼓励他们摆脱传统艺术行业惯例,真实并自由地创作。
分享一个让你难忘的GOFY合作或项目?
绝对是去年的《For Art’s Sake》,堪称我们迄今最具“野心”的项目。我们汇集了60多位区域艺术家办展,很多都是首次在本地展出,有的还特别飞来亲自参与。这也是我们首次办大型活动——在Projector X: No Spoilers Bar开幕时,出席者超过100位(包括艺术家、媒体、合作伙伴、潮流先锋及来自本地设计、音乐、夜生活等领域的友人)。展览共展出80件专为GOFY而创的新作品,然后我们和20家本地企业合作在他们的场地展出,地点遍布全岛各处。
GOFY通常会策办怎样的活动?
大多是具独特展览形式和主题的空间干预(spatial interventions)活动,目标受众广泛并包括不熟悉东南亚艺术的人。这些活动也常会带来一些未展示过的原创作品。过去的项目......如将沉浸式艺术及科技体验带到市中心的《Space Out!》、让游客了解Kampong Glam历史故事的混合艺术装置《Kampong G(e)lamorous》,还有和艺术家合作创作供免费下载的SafeEntry海报模板#QRArt,让接触追踪变得有趣。
推荐你个人最欣赏的三个本地或东南亚艺术家?
泰国艺术家PRAWR(@proudrawr)——其创作领域涉及平面设计、插画和摄影。她的插画细致且富幽默感,并善于结合城市场景和传统泰国图案。我喜欢她对彩色的实验,每件作品都能激发新情绪。
还有来自菲律宾的建筑师和插画家JC Lo(@jcdelic)——其作品常描绘城市日常生活的熟悉场景,同时唤起一种宁静、渴望、疏离的感觉。他的色彩抢眼又出人意料,笔触仿佛能唤起人久远的记忆。
也推荐本地艺术家Metal Upa(@metal_upa)——她擅于运用音频视觉、创意编码和三维软件创作出既有情绪又有质感的作品。她拥有设计背景和浓厚的音乐爱好,这些都在其作品中得到体现,我对她很有期待。
摄影 Lawrence Teo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文 Dolly Dai
发型&彩妆 Victoria Hwang, The Suburbs Studio, using Kevin Murphy and MAC Cosmetics
插图 GOFY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