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 CHONG
插画师/自由艺术创作者
@lunabyemma
第一次见到Emma是在某品牌的香氛活动上,她在嘈杂环境中待在安静角落全神贯注地作画,身边的一切对她来说都仿佛不重要。也许,这就是对某件事的极热爱表现吧。自小就喜欢艺术的她,现是一名插画师兼自由艺术创作者,除了经营自己的画室,也会开办花卉水彩课程并接商业插画项目。其艺术强项?素描、蚀刻版画、水彩和花艺。
为何如此热爱绘画和书法?
小时候就爱画画,也特别爱看格林童话绘本,却不知那其实是对艺术的一种热爱。幸好爸爸妈妈更了解,因此一直很支持我往艺术方面发展。如果没有他们的引导,我想我也许不会走上这条路。现在的我喜欢以绘画方式记录想法,尤其是较纯粹的感受和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事情。

可说是从小就有艺术细胞?
对艺术的热爱或许是天生,但学习则是一场必须且无止尽的旅程。我觉得每个阶段的训练都很重要,我也是到高中时期才真正打下专业艺术基础。我当时还跟家人住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就近报读了一所独立中学的美术与设计专科,经过三年严苛的训练才凭奖学金来到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NAFA)美术系主修版画。书法则是在经营自己的事业后才学习的新技能——它始于兴趣,却为我接到更多商业活动的工作,成了我主要的经济来源。
书法和画画,哪个较考验耐性?
书法对我来说比较考验耐性,要把字写好其实比画画更需坚持,就连现代的自由书法也对视觉比例有着很高标准,会更具挑战性。至于耐心嘛……我也只在画画或写字时才有。

以各类艺术为生的行业近年竞争颇大,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在哪?
我的作品主要分两种:一是实用性插画作品,另一则是实验性个人创作。插画作品的核心主要来自于我对花的痴迷及对美感的最原始渴望,这类作品无疑较吸睛,多数是亮丽的花卉水彩图,得到不少顾客青睐之外也为我带来一些特别的商业合作项目。实验性个人创作则没固定表现形式,主要是为自身的表达。我偏爱用简单的黑白来呈现,构图也较抽象,且不拘于使用任何一种媒介。说实话,这类作品的受众群比前者小得多。
那为何还坚持实验性个人创作?
实验性个人创作的灵感大部分来自于我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以女性的角度去探索和记录不同阶段身边发生的人事物,这类型作品给我带来不同层面的满足感。同时,我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更了解各阶段的自己。
黑白作品《Metanoia》是其一?
是的,那是我2022年3月完成的一部定格动画短片。它虽只有1分30秒,但我却用了足足两个月时间手绘508张数码碳笔画,最后再用视频剪辑软件才制作完成。作品灵感来自于我当时的心境——我当时正处在一个较犹豫、彷徨的状态,时刻都想挣脱负面的思维。我于是回归大自然中去找答案,在不断绘画的过程中释放心结,用创作治疗自己。

这部黑白短片略为抽象,可否解释?
在此作品中,我想像自己的脑神经线像花苞一样绽放,花朵盛开后凋零,掉落出许多种子,在瞬间变成蠕动的毛毛虫向四周攀爬扩散 。然后毛毛虫一一变成蛹,在不断挣扎后破茧成蝶。画面由黑白变成色彩,最后停格在蝴蝶鲜红色的心脏上。“Metanoia”是希腊语,可被理解为“内心的转变”。
为什么选用黑白?
之所以会选择黑白,主要是因炭笔画象征最初的质朴。黑白营造出强烈反差感,有一种纯粹 、写实的感觉,可放大题材本质。另一方面,我想要作品呈现出一种像X光照片的视觉效果,进一步用作品表达被剖的内心世界,正在被无限“放映”。

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你分享的黑白插画日记本,你目前虽然也用不少色彩作画,最终还是会回归到黑+白?
是的,黑白素描是我最爱的媒介。我虽也常用数码绘图软件作画,但却觉得使用铅、炭笔和蚀刻版画的创作过程更纯粹也更有满足感。
摄影 Veronica Tay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 Kelly Hsu, @kllyhsu
发型 Aaron Ng, @decorumstyles, using Kevin Murphy
彩妆 Aung Apichai, Artistry Studios, using Bobbi Brown
造型助理 Bernice Chia, @nueu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