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A ONG
@waywardclouds
艺术家
自小热爱艺术,Soph却说自己之前一直未曾使用过颜料作画。10年前毕业自纽西兰Elam School of Fine Arts后便从事艺术相关工作——当过幕后时尚设计师,也当过艺术馆工作人员。在正式成为街头艺术家前,用木头和纸张等创作是她的首选,而开始用颜料作画,她说”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最珍贵的儿时艺术回忆是?
我很感谢开明且支持的父母,他们让我有机会把艺术视为一种爱好。最美好回忆是和爸爸一起用冰淇淋木棒和扫帚毛做的小木屋,我们还用了大量纸壳作“地基”防止倒塌。
为什么说用颜料画画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这得追溯到疫情爆发时,我被困在德国柏林的那段日子。那时候真的很穷,大部分收入来源都被疫情截断,购买创作材料绝对是奢侈。我当时心想:反正没钱,与其“摆烂”不如用家里剩余的喷漆罐来做点什么。由于喷漆颜色选择极少,我不得不仿照当地画家们的做法,尝试用手上仅有的颜色调配出更多颜色。意外发现过程很疗愈,用喷漆罐来作画更成为一种pain reliever。另外也因为我的前男朋友——跟他一起时我永远被视为“镜头后的女友”,这多少让我不甘心而决定找寻自己的艺术风格,而使用颜料绘画就是其一。
就这样对颜料着迷,更将它“搬”到街上?
我认为像街边壁画的公共艺术其实背负着很沉重的责任。身为创作人的我们不会每天看到它,真正与它朝夕相处的是路人们。他们每天乘坐相同的公共交通路过相同的地方,会把壁画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凡事都经精心策划的新加坡街上,每棵树、每个建筑都在传递着不同信息;壁画上的不同色块则相反,大家可根据当下的心情有不同体会。它说不定会成为某人bad day中的一抹彩虹,我希望能用此方式与他们建立关系。

这解释了为何你的艺术风格偏抽象?
我的作品涉及记忆,集体的、短暂的、有缺陷的……我之所以选择抽象的色块拼接,是因我认为从思想到无生命的物体和材料,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我希望欣赏画作的人不要太执着于对其理解的对或错,而该纯粹用心去感受。抽象的东西,对我来说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回国后如何看本地和外国的艺术环境?
新加坡是很“务实”的岛国,大多人认为只有金融等行业才算是真正的工作。许多人不愿把艺术当全职工作,而我却把自己看做“受困资本主义环境中的工作狂,画画就是我的全职工作。艺术可以很好玩,但为生存,我们也不缺无聊的日常和所谓“正经”的交易。说实话,本地艺术环境有点落后,与海外街头艺术氛围比较,落后了不下10年之长。
创作时的最大困难是?
不能出错,因此得在正式动手前不断练习。如目前正在进行的这幅壁画,由不同颜色区块拼接而成,我需要将区块形状打印出来然后不断描绘,让它成为肌肉记忆后才能减少出错。其次,艺术创作本身是很难的事情,要持续创作出好作品更是难上加难,为此我会不惜用一生的时间不停创作、突破。我常跟朋友开玩笑说,我想将壁画进行到底,到80岁都还能手拿颜料和刷子在升降机上上下晃悠,成为人们口中的“壁画老太太”。
谈谈目前正在创作的这幅画?
它其实并不属于我,我只是在协助好朋友Sean(@seanpdunston)。我相信它会是本地至今最具细节感的壁画,也同时是我迄今觉得最难画作品。它由上百块颜色区块拼凑成,且每个区块面积不算大,需要使用细小刷子慢慢描绘。
即使已成为能独挑大梁的艺术家,还是会继续当助手?
因为壁画的大规模,画家间互相帮忙当助手是平常事。此外,我本身有时会有点不切实际,协助其他艺术家能让我更接地气!我也能趁机向他们的创作过程、想法和技巧学习,这样才能不进步。
摄影 Veronica Tay & Lawrence Teo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 Jet Ong 发型&彩妆 Aung Apichai, Artistry Studios, using Kevin Myrphy and Estée Lauder & Sarah 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