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RA VARMA 20
@indira_varma_
LASALLE 艺术学院学生 /TaFF实习生

Indira于印度第三大城市班加罗尔出生并长大,那里有着让她着迷的淳朴民风、精湛手工艺及接近大自然的气息。三年前她独自来到本地求学,现于Lasalle艺术学院主修时装和纺织品设计,希望往后能结合其家乡传统与现代艺术,让更多人了解可持续时尚及其重要性。

可否说说你家乡的事?

我自小生活接近大自然,所以日常生活与大自然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我们家一向勤俭,我从小就跟奶奶学习缝补破旧衣物,会回收及重复使用东西,绝不会无谓地丢弃。长大后我发现家乡原来有很多以生产纺织品为主的工厂, 而当地传统编制手艺更是“绝”,很值得被世界看到。如何将家乡艺术和鲜为人知的东南亚手艺让世界看到?如何改变现有时尚风向打造环保衣物?皆是我一直努力寻找的答案。

这是你来本地选修时装和纺织品设计的 原因?

是的。自小的生活方式让我对大自然有了依赖,对我来说并非是花草树木那么简单,而是人类的一种依靠。我来到本地进一步学习可持续材料的制作,也对现有材料进行研究,希望找到更环保的用法,然后设计出既好看又环保的时尚品。目前我痴迷于天然染料,把黑豆、甜菜根、咖啡等天然成分做成有机颜料。

初次接触天然染料是什么时候?为何会着迷?

要回溯到我的童年!我自小见识许多植物本身的颜色,无需添加任何调配也还能令人惊艳。我意识到大自然的“渲染”能力,也一直牢记在脑海中。长大后也常想起那些五颜六色,于是决定试试想亲手染出相同的色彩,要证明环保并不会让布料的美观减分。

Ayeshe再生麻质连衣裙(售于Design Orchard)

在你看来,现在的时尚风向是?

快时尚(fast fashion)时代——各大品牌根据四季一季接一季更新,消费者还没来得及享受这季的新衣,更新的时尚品就已推出,“催促”消费者花费 。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多数人都看不到生产背后的种种,但这往往却是最不容忽视的一环。

你因此致力成为可持续时尚提倡者?

首先,我是个很念旧的人,15岁时买的衣服现在还再穿,不仅品质好还盛载着回忆,还能穿我就绝不会丢弃。其次,我看过几部有关时尚生产线的纪录片,讲述其中投入的大量人力与物力,包括对员工们的打压及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这些影片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我相信大家看完也会相同感受。因为自身性格和这些年来接收的真实讯息,我就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

所以,你为此做了什么?

身为TaFF可持续发展部门实习生,我有机会担近期Be the Change展览负责人之一,从计划到各部分的实行都参与其中。展览目的是为向人展示可持续时尚的重要及可行性,因此在所用的材料方面更得小心。我们没购买任何没必要的东西,完成一场最少或零浪费的时尚展。此外,我也会在自己的社交圈内不断提倡可持续时尚的重要性,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成功“洗脑”朋友们。

筹备展览遇到哪些困难?

我们虽有经理人指导,但我还是得独自完成许多事。因为年纪轻也没有经验,会有许多事情考虑不周,一件小事就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让我学会了该谨慎。展览的计划也有不少年轻人参与,各个都很有想法,如何将不同想法结合并取得平衡也是难事。

会如何有力地鼓励消费者正视可持续时尚?

品牌为压低价格所以大量生产,消费者也因此习惯了购买廉价时尚。我希望大家知道:可持续服饰看似偏高的价格,才是我们作为消费者该付的价格。若我们继续这样消费下去,所付出的代价就不再是金钱,而是遭破坏的地球和环境的代价。

摄影 Veronica Tay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 Jet Ong
发型 Michael Chiew,@Hairform, using @kmshairsgp
彩妆 Aung Apichai, Artistry Studios, using 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