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N-Level不及格到自学成导演,他凭一股冲劲闯出自己的电影路
被拒绝、失去方向、从零开始——Cho Jun Ming的导演路没有捷径,只有坚持。他把父亲离世带来的痛化成前进的动力,用电影讲述真实,也在创作中找到继续走下去的理由。
从被拒绝、从头自学,到一步步拍出自己的电影路。Cho Jun Ming用坚持与热忱,把每一次尝试都变成向前的力量。(图:《女友》拍摄)
CHO JUN MING/ 创意总监/ @CHOJUNMING
从N-Level不及格、被拒于电影课程门外,到凭着自学一步步走上导演之路,Jun Ming(曹峻铭)凭着热忱及坚持圆了电影梦。他19岁那年,父亲的离世曾让他陷入低谷,却也成为他重新出发的契机。他开始以电影为语言,通过镜头来记录社会的真实与温度——从零预算短片到渐渐获得关注,他始终怀抱信念且不计较得失地创作。他相信:只要心中那团火不灭,就能一直走下去。
是什么让你开始喜欢电影?
小时候因朋友的介绍看了(1994年美国电影)《Forrest Gump》,是它让我第一次对拍摄电影产生了梦想。由Tom Hanks饰演的角色让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并不轻言放弃。那句“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一直让我铭记在心,也成为了我追梦的勇气来源。对我来说,电影是种“宇宙的语言”——既能传递正能量,也能让人理解社会议题。虽然起初没有经验和资源,但我仍选择像主角一样勇敢去做。
哪位/些导演对你最具启发性?
最喜欢南韩导演Park Chan-wook(朴赞郁)和Bong Joon-ho(奉俊昊),他们的作品不仅仅贴近生活也关注社会。我希望自己的电影也能像他们一样,以真实故事引发共鸣,让观众去思考、感受。
如果你的人生是一部电影,哪一帧最关键?
还是《Forrest Gump》,它可说改变了我的人生。以前的我胆小害羞且不敢尝试,成绩也不好。因N-Level不及格只能进ITE,又因分数不够被拍摄课程拒绝。19岁那年爸爸离世,我陷入忧郁并失去方向。后来辅导员问我:“你想做什么?”我回答:“我喜欢电影,想拍片。”他回我一句:“那为何不尝试?”
那一刻我想起电影里的那句“Run,Forrest, run!”于是就决定勇敢去做。隔天我借来朋友的器材——把自己的个人经历写成故事,用零预算拍短片。影片上传到Facebook后,一天竟有五万人观看,很多人留言说故事真实、有共鸣。那一刻我发现电影真的能影响别人,也让我更坚定要走这条路。后来服完兵役LASALLE给了我奖学金,让我继续攻读电影学位。
在追梦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挫折?
因为进不了拍摄课程,我只能靠自己学。看YouTube、看电影,一遍又一遍地看——第一遍纯粹享受,第二遍观察技巧,第三遍则留意演员表演与镜头调度。每当看到有趣画面,我都会暂停并做笔记,思考导演为啥要这样拍,就这样不断尝试、实验、学习。
最大的挑战是资源不足——大家都是素人,不会拍、不懂剪、不会演,所以我得一人扛起很多责任和角色。其次是技术不成熟,只能自己摸索。再来是找不到演员,毕竟我不在演艺圈。即使如此,我从没怀疑过自己,只想着如何能够让作品更好。无论有没有钱或者奖项,我都告诉自己:只要跟随热爱,坚持拍下去就对了。
导演、制片、编剧、演员——“分饰”这些不同的角色,对你的创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其实每个“角色”都对我有帮助。以前得自己上阵演出,所以更能理解演员的心态与角色的世界,也清楚他们在表达情感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作为导演,我因此更有同理心,懂得如何引导演员并用故事打动他们。因为也懂剪辑,我在拍摄时就能预想整体节奏与效果,让镜头设计能更有方向感。我觉得这些身份彼此影响、互相补足,也让我对故事的掌握更全面。
为何对社会议题特别感兴趣?
小时候家里环境不好——爸爸要洗肾,而我又是独生子。19岁那年亲眼看着他离世,这些经历让我看见生活较沉的一面,也让我想把负面的东西转化成正能量,用电影呈现出来。现在我常从新闻、聊天或者社会议题影片中寻找灵感,思考这些事情背后的原因。我拍摄电影的宗旨不是要教育观众,而是希望他们看完后,能自己去思考和感受。
希望观众从你的作品中,得到怎样的启发?
我希望观众看完电影后,能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结局应该是开放式的——有人这样看,也有人那样想,我希望他们能因此展开讨论。对我来说,电影在字幕结束后并未真正结束,而是继续在观众的心中延续。我不希望他们只是觉得“哦,结束了”,而是能够在讨论中去发现新的观点,从而获得启发。那,才是我最想要的结果。
最让你感兴趣或觉得最具意义的题材是?
我最感兴趣的题材是社会阶层。就像2019年的南韩电影《Parasite》那样,探讨不同的社会地位与背景之间的强烈对比。我觉得有钱人有他们的烦恼,没钱的人也有他们的困扰,但喜怒哀乐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我的作品常以社会阶层的差异为切入点,通过故事让观众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共通与距离。
你在拍摄现场最重视哪些环节?对演员可有特别要求?
我最重视的是技术层面和整体的电影感。我不想拍看起来像普通短片的作品,希望在灯光、摄影、镜头语言上都能呈现真正的电影感,让观众被画面和情绪打动。至于演员,我不会给他们太大压力,只要求他们做好功课,理解角色的内心与行为。我常对他们说不要“演”,而是要“成为”角色。在拍摄现场,我也会直接以角色名字称呼他们,希望他们能更快进入那个世界。
未来有何新计划或想尝试的题材?
我刚刚拍完几个题材的影片,包括反霸凌、反诈骗,还有一部关于“僵尸电子烟”的短片。
接下来还会拍三部新作品:第一部探讨学生因学业压力而情绪低落;第二部聚焦于网络霸凌;第三部讲述一名被指责到绝望的人选择轻生,却没意识到真正痛苦的其实是遗留下来的家人。
未来我仍会持续创作与社会议题相关的影片,同时也希望能在艺术以及商业性之间找到平衡,让作品更有共鸣,也更贴近观众。
对于刚起步的本地导演,你会给予什么建议?
我可能不是最适合给建议的人,因为自己也还在学习和成长。如果要分享一点经验,我会说——保持好奇心,不要害怕提问,同时还要待人真诚。别对结果抱有过高并不现实的期望;目标可以有,但别太执着。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忘记初心——当初为什么想拍电影。只要那份热忱和心中的火不灭,你就能一直走下去。
ZEGNA 毛衣 (POA)、外套$7,300与长裤$1,920
Photographer Lawrence Teo
Art Director Paul Soi
Stylist
CK
Hairstylist & Makeup Artist
Aaron Ng, Decorum Salon, Using Tangless and Charlotte Tilb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