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通过趣味性方式让年轻人认识本地文化遗产

原来“寻根”也可以这么好玩!

#NYPEOPLE

Jolin Yong

Content Producer

图:《女友》实拍

LYNN WONG/ BRIDGING GENERATIONS发起人+文史工作者/ @LYNNWYQ @_BRIDGINGGENERATIONS_

新加坡今年虽才独立60年,但华人早在几世纪前便在这里扎根。随着时光流逝,许多文化和传统都逐渐被遗忘。Lynn深知文化传承重要性,自年轻时便开始关注如何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她为此创办Bridging Generations——一个专于发掘以及重塑新加坡文化遗产的社会企业。通过挖掘与记录,她旨在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这些沉睡的记忆,也希望以创新的方式架起世代之间的桥梁,让这些历史在现代社会得以传承。

文史工作者都做些什么呢?

去寻人、去听故事、去做实地调查,将那些已被遗忘或快被遗忘的文化、 手艺和日常记忆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知道。有时去找老工匠聊天,有时候 则翻档案或看旧报纸,也要思考如何用年轻人听得懂并愿意看的方式 呈现。

这份肯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研究的工作,而是“脚踏实地”去挖掘、整理,既耗时也耗力。然而我觉得这一切都很值得——因为每记下一样文化,就少一样东西被遗忘。

从何时开始对文化保护产生兴趣的?

小时候爸妈都忙着工作,妈妈就会录制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电影和卡通给我们看,那些内容成了我最早接触文化的方式。真正让我产生兴趣的,是15岁那年透过学校课程接触到会馆,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华族文化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活生生并有脉络的传统。想到祖辈们或许曾到过这里,那种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感觉让我开始思考:如果没人继续传承,这些文化终有一天会不会消失?自那时起,我就有了真正的动力要保护文化。

在一直强调要向前看(forward thinking)的这个时代,为何还要挖掘“旧人事物”?

新加坡虽是才独立60年的年轻国家,但我们的根其实比想象中深得多,像我所在的冈州会馆就已有185年历史。记得我爷爷过世时,我问爸爸我们从何而来,他竟全然不知!幸好我及时去问舅公,他才说出我们的祖籍、堂号和家族故事。那一刻也让我明白,如果我们这一代不去挖掘、记录,下一代连想追都追不回来了。

“旧东西”其实是承载身份与记忆的线索,是我们和未来之间最深的连接。越是往前走,我们就越不能忘了自己从哪里来。

现实地问:当文史工作者能维持生计吗?

在本地全职做文史工作的人非常少,领域不算成熟,很难单靠它来维持生计。因此,我就需要在推广文化的同时找到生计来源。比如我出版了关于“七夕节”故事的书,并为文化节设计吉祥物(如七夕节的“七七”)。推动文化的主要力量来自政府,而民间团体如各个会馆也在努力,但真正以此为职业的人不多。我除了写书、写论文,也策划文化活动,但这些活动通常难以有盈利,有时甚至得自己出资。我希望目前的努力,能为未来的文化保护争取到更多资源。

为何还要创办Bridging Generations?

因为发现很多文化,在我们这一代已快要“断”了。之前以为我爸妈应该知道,结果发现他们所知甚少,得去找阿公阿嬷那一辈才听得到真正的故事。中学时期因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会馆的武术课,起初只觉得好玩,后来才发现每个动作背后都有典故和意义。这些看似“老”的东西,其实藏着许多人的记忆和坚持。

因为我们这一代越来越不熟悉昔日的文化,我就觉得必须有人去接起来、说出来。创办Bridging Generations是希望为不同世代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让文化能重新被认识并流传下去。

该如何重新认识?

主动去接触那些还在并还能讲故事的人。我很庆幸自己在会馆环境中长大,那里藏着许多未被发掘的“达人”;只是他们年纪大了,很多知识以及记忆早已少有人提起。像我在研究遗失的美食时,最常在旧刊物里发现某道菜的名字,然后透过人脉追问才找到会做这道菜的长者。印象最深的是一位88岁的阿嬷,她会做的一种传统粽子——裹蒸粽——已有几十年没人提起了。会馆后来协助复原这道菜,许多人都感叹这是二、三十年来第一次再尝到。所以只要有人愿意去问、去听,就还有机会把这些被遗忘的宝藏找回来。

为何会特别关注美食?

因为是最直接的文化“入口”。一道菜不仅能让人尝到味道,还能认识到自己的根。比如裹蒸粽就不是为纪念屈原的,中国肇庆的裹蒸粽源自于包青天的故事。当地百姓为感谢包青天的公正,用丰富的食材包成粽子送行,象征感恩与团圆。这粽子做得如枕头一样大,可供六人分享;大家在会馆品尝时聊起与它相关的往事,我也因此懂了更多。

我们这一代人或可想想:曾经出现在你童年餐桌上的食物,今天是不是找不到了?那可能就是值得被重新发现的文化线索。

可以自何处接触到文化信息?

可去参观对应籍贯的会馆,那里藏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文化宝藏,有些历史文物甚至已保存了百年以上。许多会馆现在也有了社媒账号,你可通过平台了解他们的最新活动,像导览、手作和节庆等活动都是很好的接触点。本地文化节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比如今年8月我们将第三年举办“七夕乞巧嘉年华”——我们会特别设置英文导览,让更多不同族群的朋友可以轻松参与。

你本身最想保留的本地文化是?

会馆文化。每个会馆都有其独特历史和意义——新加坡曾有超过300家会馆,但许多都已消失。会馆不仅仅是祖辈的依靠,更是他们在新加坡扎根的地方。我希望年轻人能够通过会馆了解自己的根,因为不论生活如何变化,根永远不会变。在我感到迷茫时,正是这些根给了我力量,并指引我继续前行。

Kate Spade New York 连身裙 $500,项链 $180(图:《女友》拍摄)

Kate Spade New York 连身裙 $500,项链 $180(图:《女友》拍摄)

摄影 ATHIRAH ANNISSA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 SOO JET
发型与彩妆 SVETA KLYN, THE SUBURBS STUDIO, USING KEVIN MURPHY AND GIVENCHY BEAUTY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