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女儿的童言童语,他创立孩童科技品牌myFirst
过去他曾因忙于工作,当女儿十个月大时竟把他当成了陌生人,转身爬走......
myFirst创办人G-Jay杨冠哲分享创立品牌初衷,是希望孩子也能拥有属于他们的科技产品。(图:部分元素由受访者提供,《女友》拍摄)
G-JAY YONG / myFirst创办人 / @MYFIRST.TECH
童年时的G-Jay(杨冠哲)也曾幻想有一天能拥有《The Flintstones》卡通里的通话手表。随着年岁渐长,日日埋首于工作,他早已淡忘此事。没想到女儿的童言却启发了他,并重新点燃了他童年时的想法,孩童科技品牌myFirst也因此诞生。品牌如今已迈入第七年并取得了销量突破百万件的佳绩,更成功进军了全球超过50个国家的市场。(孩子学习电脑编码?请看:他们让孩子以沉浸式方式学习CODING)
是什么契机让你走进孩童科技的世界?
这是我第三次创业,而这次的起因是我的女儿。过去我忙于事业而常忽略了家庭——印象最深是有一次从国外工作回来,女儿当时才十来个月大,竟像见到陌生人般立刻转身爬走。那一刻让我下定决心要留下来,把更多时间投入家庭。
平时喜欢摄影的我,在女儿两岁时用DSLR为她拍照,她却也想拿相机拍我。但相机太重,我既担心她受伤也怕摔坏设备。不忍心让她失望,我便上网寻找合适的儿童相机,却发现市面上不是电子玩具,就是完全不符合实际需求。既找不到合适的,我就决定自己做一个。没想到这个想法竟大受欢迎,myFirst也因此诞生。
她当时的反应如何?
她每天都会拿着自己的相机拍照,再告诉我好不好用。渐渐的,她有了越来越多的“产品需求”。最初的设计很基本,类似传统DSLR般仅有一个前置镜头,但有一天她突然说也想要自拍——因为妈妈常用手机自拍,她也想试一试。
那时我才意识到我们的设计过于“成人视角”,只想着孩子模仿DSLR,却忽略了连小朋友也喜欢自拍。于是我们根据她的反馈推出了一系列新款,如带自拍功能的相机,和可在水中使用的防水相机。
你和合伙人的孩子都成了公司的“小小产品经理”......
我们早期的产品配色很传统——粉色给女孩,蓝色给男孩。直到有一天,女儿突然对我说:“爸爸,我不喜欢粉红色。”我很惊讶,问她:“女生不都喜欢粉红色吗?”她回答:“粉红色太像baby了,我长大了,不是小baby了。”
当时她大概七岁,说自己更喜欢蓝、紫和白色。后来她亲自搭配了一款独特的手表配色:紫、蓝、白和粉红色。坦白说我们团队一开始很犹豫,尝试了五、六十个样品,但最终选择相信她的直觉。这款手表后来被名为Cotton Candy Mix,如今只要看到这种独特配色,大家立刻会想到myFirst——它已俨然成为品牌标志色。
为什么把焦点放在“儿童科技生态系统”上?
我们打造的是一个完整连动的儿童科技生态系统,无论是手表、相机还是平板,背后的软件架构都是互通的。孩子可以在手表上聊天,回到家后无缝切换到iPad继续,所有数据都同步在云端。
我们还设计了分层的隐私机制——家长可以将追踪者分类为家人、好朋友、普通朋友或陌生人,并决定每张照片或视频的可见范围。即使孩子上传了调皮内容,家长也能随时调整权限或直接删除。我们相信孩子应该拥有表达的权力,同时也需要适度的引导与保护。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也守护着他们。
谈及“儿童友好”,你们在产品设计上最在意哪些细节?
很多。但若要归纳,我会说是:安全、轻巧、美观及尊重孩童隐私。所谓“安全”不仅是结构坚固耐用,更包括孩子在使用时的舒适与保障。美感同样关键——或许因我的设计与工程背景,我认为产品唯有好看又好用才能吸引孩子,并激发他们的兴趣与自信。
更重要的是,我们坚守尊重孩子的原则。无论隐私保护还是家长功能设置,我们都拒绝任何可能侵犯儿童隐私的设计。因为孩子有隐私权,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信任与尊严。
myFirst能在短时间走向全球的原因是?
我们专注在一个高度细分的市场——3到12岁的儿童科技产业。这个年龄段虽只有九年,却因此常被大品牌忽视,成了我们的机会。
我们也非常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多数跟风厂商只追求外观模仿和极致压价,结果陷入“玩具市场”的低价竞争而最终被淘汰。如今的家长越来越重视“性价比中的品质”——不追求最贵却愿意为功能完善、设计好看、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的产品买单。
你怎么看待孩子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我曾好奇研究过女儿的观看记录,想了解她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以前我让她尝试羽毛球、游泳、钢琴、芭蕾舞,但都学过几个月却始终提不起真正的兴趣。直到我发现她特别爱看韵律操的视频,于是帮她报名课程,结果她在二年级就拿下全国冠军。这让我确信科技并不一定是坏事,用得恰当其实能帮助我们挖掘孩子的兴趣与潜能。
父母该如何在“使用科技”和“保持平衡”之间找到共处之道?
关键不是禁止,而是陪伴。陪女儿看内容时,我会直接说“这是假的”、“这不好”,久而久之她就学会分辨,我认为这比起限制更有效。大人每天也花不少时间在手机上,若禁止孩子使用,他们会觉得不公平。
用相同标准与孩子相处,他们才更愿意听你的,也觉得被尊重。我还有一个做法:每次看到YouTube上不适合的内容,如恶作剧或作弄人的视频,我就点“不喜欢”,久而久之这类内容就不会再出现在首页了。通过引导而非控制,更能帮孩子建立健康的使用习惯。
有哪些特质是孩子独有的,而长大后却也不该失去的?
孩子的思维很少被“框住”——他们不像大人那样被规则和习惯束缚,也不在意他人眼光。这一点,其实是我们大人可以向他们学习的。我认为新加坡的教育也其实在慢慢转变。过去学数学多是背公式、套步骤,现在则强调用逻辑去理解和判断。这不仅是解题,更是在训练面对问题的思考方式。我自己也从女儿身上学到这一点,所以常提醒同事:别陷入惯性,不要说“以前就是这样”。要学会用逻辑去分析和判断——这是我女儿教我的。
Etro外套 $1,250 、长裤 $1,074 、myFirst smartwatch $299 及相机(POA)
Photographer Lawrence Teo
Art Director Paul Soi
Stylist Angela Chu
Hairstylist & Makeup Artist Aaron Ng, Decorum Salon, Using Tangless and Fenty Beauty
Stylist’s Assistant Tricia 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