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ELLE LIN以影片还原女性的成长蜕变
为了拍摄影片,她依靠打零工维持生计;而她所拍摄的影片细腻地叙述女性从自我探索到成长蜕变的过程。
Content Producer
Giselle希望自己的影片风格是安静却亲密的,就像和朋友的一场谈心——直白,却仍带着温柔。那种交流在结束后,仍会在心里回荡良久。(图:《女友》拍摄)
GISELLE LIN / 电影工作者+导演 /@GISELLELXQ
身为新生代电影工作者,Giselle(林暄晴)选择以零工经济维持生计,让脑袋有呼吸空间为创作留白。她的影像作品总能轻轻触动观众的记忆——既还原少女时期的纯粹时光,也以细腻的叙事,记录女性从自我探索到成长蜕变的过程。(她用电影持续探索“家”与归属感的无限可能。请看:她跨越纽约与新加坡实现电影制作梦 )
是什么契机让你踏入电影这条路?
其实我的姐姐念的是电影系,但曾经总觉得“电影”只是她的兴趣而与我无关。中学时期的我曾陷入对未来的迷茫——那时常为了能多独处一会儿、晚点回家,而待在如今已关闭的滨海艺术中心图书馆。在那个安静的角落,我翻阅了无数电影书籍,也看了无数张DVD。也因为那段日子,我以自己的方式认识了电影——它融合诗、绘画、戏剧与文学,却又是独立存在的一门艺术。于是我后来选择修复电影,正式走进了这个世界。
还记得第一次被电影深深打动的时刻吗?
看过许多电影,每部都带来不同的“第一次”感动。但最难忘的是初次观看台湾导演杨德昌的(2000年电影)《一一》——那是一部围绕台北中产家庭展开的故事——平静、细碎却极具力量。即使当时只是透过笔记型电脑看着画质模糊的版本,我依然被深深震撼。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电影并不一定要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它可以“什么都没说”,却又“说尽了所有的事”。你的兄弟姐妹们,既是你的创作灵感也是生命里的温暖......
我有四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我很爱他们。我们之间的情感,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部分。我们都一起经历过许多事情,他们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存在。在作品《目光的流动》(I Look Into theMirror and Repeat to Myself)中,我探讨了与他们之间的回忆——这些灵感都来自我少女时期的记忆。
会如何形容自己的影片创作风格?
我希望自己的影片风格是安静却亲密的,就像和朋友的一场谈心——直白,却仍带着温柔。那种交流在结束后,仍会在心里回荡良久。
拍影片就像人生,总是交织着命运与偶然。我们尽力去付出,却永远无法保证结果。那种不确定曾经让我害怕,但随着拍得越多,我反而越来越被它所激励。
毕业作《依依》参加了第74届洛迦诺电影节(Locarno Film Festival),对当时的你意味了什么?
拍这部片的过程并不容易。几位老师认为我的影片过于非故事性,对这样的叙事方式并不认同。我很感激我的指导老师——是他对我说,要“相信直觉”。相信自己,是一种奇妙又解放的感觉。
我一直都蛮依赖直觉行事,也很庆幸这次听从了内心的声音。第一次在观众面前放映自己的作品时,既害怕又快乐。那刻我感受到一种“被看见”的力量,也更坚定地相信——我有未来,也能继续拍自己想拍的电影。
你的影片为何会专注于描述女性故事?
因那是最能触动我心灵的题材。随着年岁渐长,我越渴望保存少女时期的某些片段——无论是美好的、痛苦的,还是平凡无奇的瞬间。
我其实是个极度怀旧的人——即便童年并不特别甜美或精彩,却深深影响并塑造了现在的我。《Children’s Day》正是出于这种想要“保存”少女记忆的渴望——那些触感、气味与味道。我希望电影能捕捉那些看似微小的情感与静默的时刻;即使时间无情流逝,人际关系紧绷,周遭的世界却依然平静如常。
《Children’s Day》也参加了柏林影展的短片竞赛单元......
该次柏经历非常难忘,是我第一次参加“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当地的短片文化独树一帜,观众与影展团队都将短片视为一种独立艺术语言,一点也不输给长篇电影。
每个影展对我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也因举办的季节不同,带来截然不同的氛围与情绪。这次让我最感动的,是观众对电影的热爱——他们真的喜欢这部片,而这正是我最感恩的地方。
在创作自由与现实生计之间,如何找到自己的节奏?
教学、剪辑、写作、帮忙阅读剧本或 IP、在画廊看场地、在书店打工......我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为了赚取拍电影的资金(笑)。
虽然经济并不宽裕,但这样的生活方式反而让脑袋有余裕去思考创作。我曾做过全职编剧朝九晚六写剧本,结果下班后就再也不想动笔。当然,并不是每个电影人都会这样选择。一路上,我也曾得到妈妈和伴侣的支持,才能坚持下来。除了金钱,我始终觉得“时间”才是最珍贵的资源。年轻电影人最大的挑战,大概就是如何拥有创作的时间吧。
COS 衬衫、毛衣、长裤 (POA)
Photographer Lawrence Teo
Art Director Paul Soi
Stylist CK
Hairstylist & Makeup Artist Aaron Ng,Decorum Salon,Using Tangless and Charlotte Tilb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