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饮食体验就要你彻底“深陷”其中
所谓沉浸式饮食体验,简单来说就是不让你好好吃饭!
Editor-in-chief
STUART WEE X EMILY PNG ANDSOFORTH沉浸式剧场/饮食公司联合创办人 @ANDSOFORTHANDSOFORTH.COM.SG
交往10年已婚五年的Stuart和Emily,是开创本地少数结合饮食和剧场沉浸式体验的夫妻档。他某年因出国公干(之前是录音工程师) 而打算在欧洲向她(之前是国际时尚品牌采购部门营销员)求婚, 两人因在伦敦日日找新鲜事做而认识到沉浸式体验,回国后便想把这种(在当时)很新的体验带给本地人而创办AndSoForth。
可否大概解释一下何谓“沉浸式饮食/剧场体验”?
Stuart:简单说就是不让你好好吃饭,而要你随“演员”参与故事中。
Emily:最接近模式或许是Universal Studios,那里也有演员扮演不同角色穿插各角落,但沉浸式体验却要你也担任其中一个角色。
为何当初会想把这样一种体验带给本地人?
Stuart:从欧洲回来后我们便一直谈论,真希望本地也能有相似活动。 其实也有不少团体尝试过,但没last多久都全消声灭迹。我们好奇为何会这样,甚至找来很多人问。主因?本地人贪鲜,永远会为最新的东西排队而忘旧。我们因此知道无论怎样都不能满足现状,一定要不停变换以维持新鲜感。
Emily:其实饮食是创业起点,哈哈!对艺术和剧场当然也颇有研究和兴趣,所以才想把这些元素结合一起。
Stuart:当时刚好遇到很多愿意合作的伙伴,好像同一时间天时地利人和都配合到,我们就决定了。第一个活动得到极好反应......但现在回想其实是很糟糕的一次开始。
怎么说?
Emily:主要是时间拿捏不好,哈哈!像厨师好友因要打造精致食物, 结果一顿晚餐就要四小时!
Stuart:上菜时间太长,演出会被影响,搞到演员们都演无可演。
既然“开始”很糟糕,为何会坚持到现在?
Emily:年轻!当时想如果不乘年轻做,年纪稍长就不敢冒“险”了。
Stuart:开始时没人要投资也没创业资金,我们都还同时做全职工作, 把薪水都投资在这里。头两年我们仅以pop-up形式运作, 凡事包办,四五年后才有能力请专人设计及承包商建场景,也是当时(约2018年)才真觉得我们到了一定的专业水准。
初期都面对了哪些问题或挑战?
Emily:也包括人们对沉浸式体验的不了解,像不少人会担心被选中配合演出会不会丢脸。所幸,本地人都已慢慢学会放下包袱。
Stuart:我们在此(秘密)地址好些年了,因场地够大,我们能发挥创意随不同内容去改装。以前“居无定所”的pop-up方式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所以现在这样很理想。此外我认为这地方从外面看能让人降低期待值,一旦进了来就必定会得到惊喜,甚至被震撼。
好奇想知道:这地方耗资了多少钱?
Stuart:每次全新内容都动辄至少50万,大多用来建造场景、设计并制作服装、道具等。记得我们第一个活动......只有$3,000预算,哈哈!
Emily:我们实在无法“往回走”去接受之前低预算所能做的东西了。
疫情对AndSoForth必然影响重大......
Stuart:当然。因无法像之前那样办沉浸式用餐体验,就只好以工作坊形式维持。像目前的《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我们就在不同空间里让人享用一道菜的同时也学东西,如(在“伦敦”)调制鸡尾酒 和(在“香港”)手写旧式明信片。
Emily:也很庆幸工作坊能维持生计......演员们虽都不能真正地演出, 但仍能以戏剧态度去教学。这两年很多演员都面对生计问题,我们很欣慰能让他们继续工作。
Stuart:老土说一句:危机是转机。我们今年另外搞了很多企划—— 有Absurdities沉浸式餐馆、Haus2017日式high-tea馆和Asylum Coffeehouse咖啡座,全都旨在给人新鲜的体验。
希望每个进来的人都能得到什么?
Stuart:我们希望能把他们带到另一个世界,让他们在那两个小时里完全不想工作或生活问题,真真正正地enjoy。我们的宗旨从开始到现在没变,就是要“make Singapore fun again”。
作为夫妻又是联合创办人,最好/最坏是什么?
Stuart:没所谓工作时间。就算在家尽量不谈工作,但说实在很难。
Emily:这其实也是“最好”——什么问题都能当场并快速解决。我觉得能一起经历很多东西(包括磨擦和争执),反而让我们的感情更坚固。
摄影 Phyllicia Wang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 Jet Ong 彩妆及修饰 Aung Apichai using Kevin Murphy & Bobbi Br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