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镜NÜYOU五月号封面的摄影师STUART CHEN

不仅为今年五位Faces to Watch拍摄封面,他本人也是本期的Faces to Watch之一!

Dolly Dai Xin

Associate Fashion Editor

STUART CHEN摄影师 / @STU__C

Stuart是近年和《女友》多次合作的摄影师伙伴——从首次以“打包”概念在小贩中心拍摄外景,到后来为我们的Chanel项目掌镜大片视频,合作都极有默契。他能以开放心态与编辑团队一起brainstorm,也能在变数中及时调整并临场发挥。我们有幸和许多充满热忱的创意人合作(也体谅我们常在有限预算里精打细算的难处),他是其一。邀他为今年五位Faces to Watch掌镜拍摄封面——对他作品的肯定之余,也期待更多精彩的合作。

Stuart为《女友》五月号拍摄的封面

Stuart为《女友》五月号拍摄的封面

分享一下你的背景?又是如何开始摄影?

在新加坡成长很有“竞争性”,大人们常喜欢比较孩子成绩,就像我们长大后就得按部就班从事相应工作一样。我在学业上不算优秀,所以常跳出框框思考未来。最初发掘对摄影的兴趣是因为我姐姐,后来就萌生了有朝一日成为职业摄影师的愿望。

摄影师 Stuart Chen (摄影 Darren M Chan)

摄影师 Stuart Chen (摄影 Darren M Chan)

具体说,是怎样的契机?

我十几岁时和姐姐一起买了第一台(像样)相机,然后我们就带着这套基本设备在街区趴趴走记录一切有趣事物,有时也去公园找灵感。时尚摄影是后来的事,当时第一次接触到test shoot这个概念(指与模特、化妆师、发型师或其他创意人合作非商业性拍摄),还一度对自己的局限感到沮丧。后来很幸运被聘为本地顶尖摄影师Mark Law和Wee Khim的全职助理......回想一下,竟都已是12年前的事了!

Stuart为《女友》拍摄的Chanel珠宝时尚大片

Stuart为《女友》拍摄的Chanel珠宝时尚大片

会如何形容自己的风格或创作喜好?

老实说,我会根据客户或我合作的创意人一起讨论的内容来进行调整。我相信随着时间,我的品味也会逐渐随着这些我有幸一起合作的人而演变。我身边的人对我的作品的总体评价,大概是“干净明快”、“让人安心”。

有没有哪些难忘的经历或项目,直接或间接塑造了你?

可追溯到我的大学时期(就读于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我有机会遇到许多才华横溢的造型师、发型及彩妆师,然后会组成团队合作拍摄或进行一些小项目。我们当时几乎每天都会碰面,课间常在学校大厅里面试模特,然后课后就进行拍摄。有一次,我们甚至同时进行两场拍摄——我站在两个背景板中间,同时为两个项目拍照。那段时间的拍摄,应该算得上是最让我兴奋的挑战了。

Stuart第一次和《女友》合作时拍摄的“打包”主题时尚外景

Stuart第一次和《女友》合作时拍摄的“打包”主题时尚外景

可有偏好的摄影主题或概念?

如果有机会将现实与超现实主义/幻想结合起来,我会非常开心。现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大多生活化,就展示人们会穿怎样的衣服或搭配哪些配件出门等等。有时我会从环境中减去一些“现实生活”元素,希望注意到这些细节的人也能在其中看到一丝幽默。我觉得时尚摄影就该像打扮一样,必须得有趣,是吧?

Stuart第一次和《女友》合作时拍摄的“打包”主题时尚外景

Stuart第一次和《女友》合作时拍摄的“打包”主题时尚外景

Stuart第一次和《女友》合作时拍摄的“打包”主题时尚外景

Stuart第一次和《女友》合作时拍摄的“打包”主题时尚外景

通常怎么寻找灵感?

在社交媒体兴起前,我一般会从顶级时尚摄影师的摄影集中取经。以前搬家时,我总会不厌其“重”地用盒子装着这些书跟着我迁移。现在则更倾向于通过各种对话、观看电影、音乐视频,或从不同媒介的艺术家作品获取灵感。

说到摄影师、艺术家及设计师,有没有特别让你欣赏的?

现在有太多出色的摄影师在网上分享作品,其中也不一定是专业人士。我现在刷社交媒体时,注意力常被各种室内设计、艺廊或建筑图片吸引。我很欣赏的大师有已故意大利设计师兄弟Achille & Pier Giacomo Castiglioni——他们设计了Toio落地灯(兄弟俩在20世纪中叶对工业设计,尤其是灯具设计的贡献,使他们成为设计领域大师级人物;Toio落地灯是他们实验精神和创新理念的代表作之一)。这款灯由工业风的珐琅基座组成,并采用镍镀黄铜的杆身及用作电线导引的钓鱼竿环,使用的灯泡灵感则来于汽车前灯。这设计让我觉得很着迷,大家请搜来看看!

怎样的拍摄项目最能给你满足感?

每一个项目,无论是商业性质还是个人的,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整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而且现在大多时间有限,我们往往还会加快这个过程。所以真正能带来满足感的,就肯定是长期项目了——我不仅能随之成长,而且一旦准备好放手交给下一位创意人,还会带来另一种满足和兴奋,期待看他们如何在项目上继续施展身手。

拍摄中最常遇到的挑战是?

不论是与人合作还是单独行动,挑战必定会有。首先要说服别人自己的想法能够被理想地执行出来,就是一个挑战。但退一步说,如果说服了但最后成果却不如预期的话,那又怎么办?我觉得作为创意人,懂得随机应变很重要。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心理锻炼,因为能让人不断地进行大量思考。这次拍好,也要有足够好的心态确保下一次也要保持稳定发挥,继续完成好拍摄......我觉得自己还在学习如何好好掌控这一切。

接下来对摄影工作有何展望?

也许会采用更简明、精准的方式来处理接踵而来的项目。如何融合艺术性和商业性,一直是我们这行的重要考量,尤其在每一天每个人都在不断发布好看内容的今天。我觉得与其思考自己要如何发展,不如期待接下来的时代和技术会将我们带往何方吧!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