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汉郑斌辉:我没办法“圆滑”或是奉承别人......人际关系很重要,但保持人脉与刻意去奉承是两码子事。
被称为“五零阿哥” 郑斌辉自嘲是“五零Uncle”,但有一点这些年始终没变,那就是爱挑战,不畏惧前行!
Content Producer
在公益节目《骑心协力》中,郑斌辉以第一棒的身份,从中国云南的抚仙湖为起点,一路向南,抵达越南北部的保河县。(图:Mediacorp提供)
被称为“五零阿哥” 郑斌辉自嘲是“五零Uncle”
11位艺人,为了帮助新加坡脑性麻痹联盟筹款,参与了史无前例的骑行接力挑战——《骑心协力》,在70天,跨越6个国度,总长5000公里,完成以汗水与眼泪交织而成的旅程。
郑斌辉更是以第一棒的身份,开启这次的旅程,从中国云南的抚仙湖为起点,一路向南,抵达越南北部的保河县。他的骑行部分总共7天,共600公里的路程,当中经过云南崎岖路段,非常艰辛。
《女友》这次与他来个“女友Vs真男人talk”,聊聊他这次骑行难得的体验,以及这位“永不认输”的男子,究竟铁汉形象下,又有哪些柔情时刻?
由3角60度制作的慈善骑行节目《骑心协力》,集结郑斌辉、陈邦鋆、Das DD、杨慧诗(Naomi Yeo)、葛凡、包勋评、黄俊雄、林明伦、徐鸣杰、陈凤玲和陈汉玮共11位艺人,参与善心公益。
当我们告诉郑斌辉,有媒体把他与其余几位男艺人(林明伦、陈汉玮)称为“五零阿哥”时,他大笑调侃自己应该是“五零Uncle”了!
娱乐圈潜规则?学不会圆滑也不会奉承
不过说起这些年,岁月渐长后,他是否有哪些改变与妥协?他笑言:“妥协?绝不会!但自我挑战这一点却始终没变,我永远在寻找更高、更远、更快的那种感觉。”
他说:“也许没有改变,但绝对有成长,若我还和25岁时一模一样,那就很有问题了!但我一直以来的心态,都是偏老的(老灵魂),我觉得现在的心态,大概是65岁了吧(爆笑)”
斌辉说,他始终学不会圆滑,但那些以前认为很重要的东西,现在渐渐也不再那么看重。更不会再用“红不红”去评价是否成功。
“哈哈......执着的东西依然非常执着,我不喜欢输,我还是保持竞争力,自我要求依然很高,但慢慢学会对自己好一点,只是依然也很狠”
下来,看看他如何解答自己对自己的狠劲!
为何会答应参加节目?身心做了哪些准备?
说难听点,我就是对自己比较狠一点!我大概就是很喜欢参加这种折磨自己又很有挑战性的节目。
其实在出发前,由于第二次患上Covid,并没有太多时间可以训练。这次虽不像第一次患上Covid时那么严重,也没有发高烧,但还是明显感觉到身体比较虚弱,恢复期也觉得容易气喘。算起来,我才接受3、4次的体能训练就飞到云南挑战了。
这算是我第一次长骑行这么长的路程,之前只参与过越野赛,但时间没那么紧凑,也没那么长时间。出发前我就知道,就算有心理准备,但期望与现实往往是不同的。所以,只是告诉自己心态ok就好,一切上路再说吧!
他说上路后,才有“后怕”的感觉,虽担心自己的体能,但过程中却坚持下来了。
身为打头阵的嘉宾,特别身负重任?
节目组指定要我做第一棒,可能是导演看得起我吧,他觉得我可以胜任!(大笑)我其实真的不知道原因。拍摄后,他们才告诉我,我所骑的那段路,是整个节目最困难的一段路程。因为云南山路的地势是不断上坡下坡,不仅历经海拔2000公尺,还途径一段陡度18度的路段,我记得当下的感受是“会骑死人的”。
可以说,上路后才有“后怕”的感觉,因为整个运作模式、安全车、路程计划或休息时间等等,不只是我,也是节目组的第一次,真的就是“白老鼠”。但是想想,如果我受苦后,接下来的几棒都能更安全更舒适,我觉得okay啦,就让我这个uncle来承担吧!
过程中,完全没想过放弃?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这是我一向来对面对挑战时的态度。
但说实话,第一天开始骑行半小时后,我就怀疑人生了!会问自己:“干嘛每次都选这种节目”?But then,既然开始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因为,“失败”和“放弃”这两个字——绝不存在我的字典中。
对我来说,丢不丢脸不在考虑范围,但我的个性是一旦开始了,就不想失败,更别提“放弃”——这很严重的,绝不可能发生。(剧透一下)还记得在骑行中期,节目组特别邀请不少艺人好友录制打气视频给我,欧萱还特别说:“你不可能会有放弃的念头”,老实说,当下我觉得很感动,他们都很了解我。
另一方面,即便再累,当我一想到参与节目的初衷是为了慈善,整个幕后团队付出了很多努力,从摄影师、技术人员、医疗人员等等,大家都一直陪伴我左右,他们就是最大的推动力,若我放弃,很对不起他们。
冒着生命危险前行?
有几段路,我几乎是和大卡车并行,或是在陡峭的路段艰难前行。我嘴上虽喊着冒着生命危险,但心里想着这个公益活动,真的很有意义,就坚持下来了。
这也是我的经验,有时你停下休息后,反而会失去继续往前的动力,所以在一些上坡路段,即使我只能推着单车,一步一步前行,但只要是前进着,就更靠近目标!
不过,这不是一场比赛,没人逼着你必须指定时间内完成进度,节目组会也一直提醒我,需要休息别勉强自己。反倒有好几次是他们要我停下来,确保获得充足休息,定时补充水分,团队也会为我按摩,舒缓肌肉疲劳,以便能够坚持下去。
郑斌辉说:“辛苦的时候,就会想说dont want already, 不要了,不要玩了啦,但是只要你告诉自己”let’s go”继续下去,又能继续上路了!”
一个人骑行,最大的感悟?
一个人在山路中骑行是非常孤单的,但我却很享受这种感觉。当你非常专注时,脑袋早已抛开日常琐事,心无杂念只专注于当下。
我很喜欢一段哲理“我们的生命过去已经不存在了,未来也还不存在,唯有在生命中存在的是此刻“In The Moment”,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不要对过去感到后悔,不要期望将来,而是完全专注在当下。
路上难忘的人、事、物?
节目组待我不薄!有机会吃到真正的云南过桥米线,是真的很好吃!不能投诉了,哈哈哈......比拍戏时的伙食好太多了!
我觉得云南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景色真的很壮观!每当发现山外有山、云外有云时,你会发现不管自以为多本事,在大自然面前,始终非常渺小。
最印象深刻的是,在建水燕子洞相遇的那位非遗徒手攀岩师傅,观众从银幕上,可能无法完全体会,但我亲眼见证他空着双手攀爬岩洞时,真的被震撼住了,他们就这样代代相传攀岩的技巧,真的是“行行出状元”!
出发前最担心的?完成后最大收获或意想不到的体验?
最担心的还是体能。(小编:接节目前没有先考虑这点?)哈哈哈......真的没有!直到要出发前两天才做功课,然后发现原来地势真的不容易,看着资料还差点爆粗口!
最大的收获——来自节目组的关心。可以感觉到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关心。拍摄期虽只有短短7天,当我的部分杀青时,导演和副导演都哭了!这也是我们这行的特别之处吧,可能拍摄前完全不认识,但短暂的相处时,却同甘共苦、分工合作,彼此建立起感情。真的是《骑心协力》(谐音梗:齐心协力)的!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郑斌辉说,上坡是辛苦,但下坡时需更加小心,若一时失神,伤害反而会更大。
上坡艰难与下坡看似惬意,与人生的经历似有雷同?
上坡是辛苦,但下坡时需更加小心,若一时失神,伤害反而会更大。好比我们的人生,当你一帆风顺时,就会想:“我就顺着走吧,一帆风顺,不用想什么东西。” 但很多时候,就在你觉得自己能冲刺的时,反而容易发生一些小意外,或者遇到一些状况。这提醒我们,越是轻松时,越要保持警惕。
那现阶段,还会“赶路”吗?
我永远对自己都比较狠一点,永远在寻找那个上坡路(较幸苦)来走。让自己辛苦一点,我觉得会比较好。若生活太闲、太顺遂,反倒会变懒。
我想骑行的人都会理解这个原理——下坡之后又会有上坡。人生不可能一直处于下坡。当你在最后几百米的阶段,必须快马加鞭,增加动力。唯有如此,在坡底时才能带着下坡时的冲劲,往前冲刺。
不管处于哪个阶段,都要借力!当人生对你比较好时,争取时间锻炼或学习新技能,对周边的人好一些,对自己好的同时也要狠一点。做好准备,这股动力能让你去应对前方的路。
完成7日的骑行挑战后,郑斌辉把棒子交给了陈邦鋆。
看似一帆风顺的星途,也会有起有落?
大家看到的可能是我入行后,很快得到重要的角色,然后担任主角......看似很顺利。但大家没看到,成功需要付出的努力。曾经有连续十年的时间,马不停蹄的拍戏,我平均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从片场回家后,还要背好剧本,准备隔天的戏份。
哈哈,也有几年,其实与《红星大奖》擦身而过,也会感到失落。或是戏份比较少的时候,也听过旁人冷言冷语,说“剧组不要用你了”......在这行,你红不红,与你受不受尊重,其实是两回事。一些你以为很红的演员,在行内,他的演技、专业度与人品是否获得认可,又是另一回事了。(注:每到颁奖典礼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关于《红星大奖》奖项的失与得,我们也与陈邦鋆和李铭顺做了专访。)
但我还是很幸运地,一直有人在旁边支持我,也有前辈的指点,所以即使我看似成功,也必须感谢周围的人所给予的协助。
如何评价你在中国发展的那5年?
在所谓的最高峰离开(新传媒),我觉得是必须的吧!那个阶段的我,自觉需要有不一样的尝试。在中国演戏,我的戏路与本地截然不同,还挑战了古装戏!台词都是文言文,对我来说难度不小。
再加上,身为剧组唯一的“新加坡演员”,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新加坡。可这些新的火花,重燃了我对演戏的热情。我一直是一个挑战、鞭策自己的人。连中国剧组人员,都对我说:“郑老师,你对自己太狠了。”
至于你说有没有大红大紫?我想这其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在那边拍戏,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去感受及经历。我个性比较内敛与低调吧,如果有太多关注的目光,我反而不自在。所以如果大红大紫是要靠流量的话.......我觉得我的目标只是——与我合作过的人,会觉得:“这个新加坡人是OK的,很不错,新加坡有这位演员名叫——郑斌辉!“
之前曾挑战马来电影,还会再接外语片?
参演《Magik Rompak》 是受到导演Adrian Teh (郑建国)的邀请,我们之前已经认识。片子里我要说的马来对白很多,但看过剧本后,我觉得挺有意思的,题材关于魔术,对我来说很新鲜。
用不熟悉的语言演出,既充满挑战也很复杂。你虽能理解台词的意思,但要在演的时候兼顾语音语调,我很在意这点,发音、口音的准确与自然度都会影响表现。不过,压力越大,我就越喜欢,有机会和马来西亚演员及剧组合作,又是种新体验,我就答应了。目前,还在谈着新作品,不是一部中文电影,可能也会需要讲一些外语,还没定案,敬请期待!
为何敢于跳出传统影片的框框,玩短剧、拍TikTok? 还想演什么角色?
十年如一日只做一样的事,没什么意思吧!我觉得有意思的东西,我都会想去尝试。
我知道我的脸长得比较凶......哈哈,但也有人说,不是我自己说的哦,他们认为我也能呈现喜感。我不排斥喜剧,但是喜剧其实很难拍,要拿捏非常准确。不能只是很外放地去演,导演与演员都必须很好配合,拍出来的东西才会好笑。
另外我也很想演《Star Wars》里的Jedi (绝地武士)!哈哈,那我的演艺事业就可以圆满结束了!我真的觉得,做人需要急流勇退,若有天我不想做了,我不会为了做而做.......但哪天会退圈?我还不知道吧!
会有自导自演的计划?想拍哪类电影?
我的功力还没到自导自演的阶段,当然我也想拿两份工钱,哈哈哈.......但除非我有把握,才会这么做。
至于想拍那类电影?我会想拍摄战争片——借鉴历史,叙述不为人知的新加坡。我们的历史并非从英殖民时期开始的,而是在更早以前,这片土地的故事已经很久远。战争或是历史片是很震撼性的,可以还原国家民族、保家卫国的精神。
除了自己拍片,其实不少本地新晋导演邀我参与他们的影片时,我都会尽量答应,我觉得这个市场需要新血来带动,所以希望尽力支持他们。
郑斌辉=有要求、有性格?如果更圆滑,会不会飞得更高?
如何才算圆滑呢?前不久我在《联合早报》的专栏里写了一篇关于“潜规则”的内容。(刊登于10月28日 #潜规则)
我想我是做不来吧,我没办法“圆滑”或是奉承别人,所以我就让我的专业、工作态度去表现自己吧!理解的人就能明白,我的工作方式,不需要多加解释或是再去“多做”什么。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但保持人脉与刻意去奉承是两码子事。
现实中的郑斌辉有示弱时刻?(节目里,你说大家越想催泪,你就偏不......)
不放弃、不掉泪!我的性格就是如此,遇到压力或低潮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往内看。很多人说,我是天塌下来或发生什么大灾难,都往自己肩上杠的那种人,有什么痛,都往自己心里放。我的情绪出口就是去打打球、运动,或者是去唱歌吧!
但我这几年也发现,这么做会间接排除身边人。他们或许理解我需要空间,但我学会慢慢地,主动向信任的人分享感受。我觉得这不是示弱,而是让你在乎的人明白你正经历些什么。这是很重要的。(关于脆弱,请看:狮子座许玮甯:我的脆弱很私密,只留给我自己)
无论如何,这是因人而异的。倘若你承受着巨大压力无法克服,还是应向旁人或专业人士寻求协助,抒发情绪是很重要的。
我觉得,这时代的压力更大了。年轻人的起步更难了。很多年轻人会说,他们看不到未来有什么曙光。我想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关注这点,去帮助他们。寻求专业协助,绝不是软弱。
你眼中的真男人?
可能我骨子里还是觉得,男人就是要保家卫国,对周围的人,尤其是对自己的女人好一点。对自己关心爱护的人,必须义无反顾的去保护他们,就算牺牲自己也必须这么做。身为男人,还必须孝顺父母,敬老尊贤,这些道德礼仪都不应该改变。不管时代多开放,都不应该消失。
现在很多人提倡男女AA制,可能我这么说,很多男生会讨厌我,哈哈......但我是觉得若经济能力允许的话,男人始终应该是结账的那个。
请看雅慧:外面的世界让我明白,世界不会等你,但只要不停下来,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骑心协力》于2025年10月2日起,每周四晚上8点在8频道播出,并同步在 mewatch 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