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栖贝 LIU XI BEI
艺术纱楼创办人 来自中国四川
从事艺术的她身上有大片彩色纹身, 顶着一头个性短发。正如她直爽、豪迈的性格, 对任何事情都勇于尝试并毫无畏惧。当她敞开心扉跟我说起自己在本地发生的每个故事时, 我怎样也料想不到这个27岁的直率少女竟经历了这样 一段段挫折。

半工半读
从小学习美术的栖贝在画画方面非常有天赋, 18岁那年老师让她去试试新加坡艺术学院NAFA在中国的招生考试; 她不仅考上还顺利拿到助学金, 原本一年一万四千新元学费降到六千多元。她因此便踏上留学之路, 来到本地NAFA就读服装设计课程。初到本地时, 栖贝遇到一些不老实的房屋中介, 需不断换房子、搬家, 生活非常不稳定。说到这里她反问我 :“这不是每个人 都会有的经历吗? 我觉得都不值得一提了。” 难道,她还有更精彩的故事?

她说是当时半工半读的日子, 每天放学后还需去兼职来赚取生活费和房租。刚开始时, 学长介绍栖贝去补习中心教小孩子画画, 但由于补习时间短, 赚的钱仍不够日常开销。所以, 她只好做两份兼职, 再去餐厅和酒店做服务员。每天放学后, 她直接跑去打工地点一直忙到凌晨12点左右才能回家。当时学校作业非常多, 回到家的栖贝还要熬夜赶作业, 但因质量不高而使得成绩一落千丈。

她忆道:“有一次做完兼职回家赶上最后一班地铁, 但由于太累了不小心坐过了三个地铁站。我当时身上只有两毛钱, 只能拖着疲惫身躯沿着地铁路线往家走。当时走着走着还下起大雨, 我就这样淋着雨往家里跑。这件事虽已过去很久, 但实在令我难忘。”

身心疲惫
栖贝说起这段经历时表面上毫无波澜, 但却让听故事的我湿了眼眶。她说:“我在读书那三年里压力特别大, 甚至有过不想活的念头。我一直在想: 生活那么艰难, 我为什么还要活着。”简单描述也许无法让很多人感同身受, 我却能了解真正让她有轻生念头的原因不仅是身体疲惫, 更多是心理上的压力。一个刚成年的少女需担起生活重任为生活费奔波, 还得因为不理想的成绩被老师和同学排斥。这, 对她来说是多大的折磨与考验。

后来, 栖贝敞开心扉向我叙说家里的事: 她10岁时父母离异, 小时候都跟着奶奶生活。到了小学五年级,她被送到老师家里寄宿。因此, 从小到大栖贝都非常独立。在本地读书那三年, 家里只是帮忙支付学费,她自己必须得承担其他生活上的费用。栖贝说:“那段日过得特别苦, 连吃东西都很省, 每天只能吃便宜的杂菜饭。”

新的未来
毕业后, 栖贝尝试了补习老师和平面设计的工作, 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艺术行业。有美术天赋的她在家自学壁画, 从接到的第一单壁画生意仅两百元工资, 努力到现在至少几千到最贵两万多新币。几年前, 栖贝也成为人妻。之所以爱上纹身, 也是因丈夫的原因。她回忆道:“刚认识他时, 他身上已有一些纹身。 他问我好不好看, 我说以我艺术的眼光,看来很一般。所以他就让我去学习纹身,以后能为他文身。”于是她找了个纹身师傅教了她几节课,回家便拿自己做实验。是的,她身上的纹身都是自己试手时的作品。

如今, 她开办的艺术纱楼不仅提供壁画及纹身服务, 还会为一些客户纹眉。 她打算把店面开放给更多喜欢艺术的人, 免费提供场所给他们在艺术纱楼里办活动。她说这样不仅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也同时能大力地推广艺术。

 

 

陈怡安 CHEN NGEE ANN
美食编辑 来自台湾台北
从小便跟着家人移民到本地的怡安, 已完全融入本地。但初到本地时所面临的“语言障碍”, 仍让她记忆犹新。

连ABC都不会
七岁时的怡安刚念完小学一年级, 因父亲工作的调动而举家移民到本地生活。刚来到本地时, 怡安连简单的英文字母都不会, 因台湾学校在当时完全没教英文, 所以她只好降级再次修读一年级。怡安记得距离开学八个月时, 她先到妹妹的幼儿园学习基本英文, 妈妈还为姐妹两请了家教补习英文。活泼的怡安在幼儿园认识不少新朋友, 虽常发生与同学“鸡同鸭讲”的事件, 但还是很轻易地靠着玩具打成一片。怡 安回忆:“ 我的学习能力很强, 很快就学会基本英文单词。妹妹年龄较小, 还在适应当中。记得一次幼儿园老师考英文听写, 妹妹听不懂我就帮她作弊; 但就算我告诉她怎么拼写, 连字母都不会写的她还是写不出来。这件好笑的事情, 我记得至今。”

眼看一年级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 怡安开始紧张并担心自己跟不上进度无法跟同学交流, 所以先学了一些简单的自我介绍, 靠“几句自我介绍打天下”。学习能力极强的她还在三年级时获得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此外, 热爱跳舞的怡安对印度舞十分好奇,她于是挑战自我鼓起勇气参加印度舞蹈当课外活动。在舞团中认识的印度族好朋友, 成为她在本地的第一个好朋友。

父母无法融入
小孩子适应能力较强, 所以怡安和妹妹并没遇到太多阻碍。反倒是她父母刚来到本地时, 遇到更大的挑战。父母亲和怡安一样一句英语也不会讲, 甚至到现在他们两人的英文水平依然没什么进步, 还是无法用英语和他人沟通。

来到本地一年后, 因父亲工作的公司关掉海外分公司, 他必须得重新找工作。当时他为了让孩子留在本地念书, 曾经历过一段很煎熬的日子。因为语言沟通有问题, 怡安说直到现在, 她父亲的合作伙伴及顾客都以华人为主, 导致在客户群上有了一定的限制。而母亲遇到最大的问题, 便是开车方向的不同。习惯在台湾右向驾驶的母亲, 刚到本地时总去开司机的门。怡安在说到这事仍忍不住笑出声来: “有一次我和妈妈搭Taxi, 先上车的我硬是被妈妈拉下来, 她还说车上有乘客。我一头雾水跟她解释说没有, 而当时已是晚上, 司机也被我们吓坏。后来才知道, 妈妈以为司机就是乘客。

爱台湾小吃
怡安虽已移居本地多年, 热爱美食的她却时不时会飞回台湾吃上一顿。到底, 是哪些台湾美食让她如此念念不忘? 竟然是, 臭豆腐! 她说她至今仍无法接受榴莲的重口味, 却心系台湾臭豆腐的臭味。身为美食编辑的她说起食物时非常有话语权:“我觉得新加坡的鸡排已经和台湾没什么两样, 但臭豆腐、小米粥, 还有爱吃的鹅肉黑白切, 还是很难在本地找到好吃的。偶尔想过过瘾, 就会坐飞机去台湾吃咯。”

对于未来, 怡安表示自己会留在本地, 毕竟在这里生活的时间比在台湾还久。因此, 她更习惯本地的生活, 回到台湾反而像是度假一样。

 

 

张莉 ZHANG LI
“新加坡东方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来自中国陕西
得知要采访表演艺术导演, 让我非常期待!曾学习表演十多年的我, 清楚知道艺术道路的艰辛; 心底虽有个演员梦却从来不敢去追求。所以, 我对艺术表演者是打从心底感到敬佩。

本地初印象
看到张莉导演, 她几乎就和我想象中一样: 眼睛明亮而有神, 眼神深邃而坚定; 对身边所有人都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的张莉被举荐到本地做导演兼指导老师, 本来还打算继续修读研究生的她被这突然的消息打乱阵脚。她决定先来这里看看再说, 于是当初学院就为她安排了一个星期的行程, 让她熟悉新加坡的环境。对本地的第一 印象? 地方不太大, 但艺术氛围非常浓厚。张莉说:“我当时就想着试一下吧, 给自己一个挑战! 来到异国发展并推广艺术也挺不错。”于是在2003年3月1日, 她开始了自己在异国的艺术之路。她清晰记得这个日期, 想必对她一定有着非凡意义。

孤独与迷茫
抵新的第二天早上, 她便开始工作了。学校替她在距离较远的地方租了房间, 但人生地不熟的她完全认不得路。早上上班时学校派人去接她, 顺道带她熟悉一下路线。下班时她以为还会有人送她回家, 却眼睁睁看着学校大门关起来, 所有人都回家了只剩她一人。她说她站在学校门口, 茫然失措不知该往哪儿去。从学校走到最靠近的地铁站要一段路, 她前后绕了好几圈才找到。结果到了站却看不懂英文, 只隐约记得靠近家的地铁站是10号站。看到地铁列车来了, 她赶快跑上去, 后来却发现坐反方向了。好不容易到了家附近的地铁站, 却忘记了自己住在大牌几号! 她觉得每座租屋长得都一模一样, 于是绕了好多圈才找到家。她说:“当时很迷茫, 差点哭了。”我问她为何不打个电话询问? 她说当时时间有些晚了, 不好意思打扰同事。

初到本地时, 她确实面对很多挑战。由于不精通英语, 只能说非常简单的口语和做自我介绍,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都很难与他人交流。于是, 她用业余时间开始自学英文。张莉告诉我那个时候最怕周末, 因无人陪伴也不知该去哪里度过孤独的周末。在本地她没有亲人也没什么朋友, 而同事都有自己的家庭。因此, 她期待忙碌, 甚至希望自己永远没有周末。

但, 总得面对的。每个周末早上她会给学生上形体课,中午就自己去吃点东西。她忆道:“当时最喜欢去滨海艺术中心旁的海边, 我喜欢去那里散散步、静静心。后来我发现国家图书馆安静的九楼是个不错的地方, 坐在沙发上看看书也不错。”

孤独的春节
张莉记得很清楚她唯一一次在本地过农历新年。 那是她来到这里的第二年, 依然没有什么朋友。房东 跟她说若想感受本地人的传统文化与节日气息大可选择去观音庙, 因很多本地人会在年初一一大早去 那里上头香。张莉笑说:“我当时真的去了, 人山人海我根本挤不进去也没插上头香, 反而弄得一身香灰。”回到家下午五点, 接下来的时间怎么熬过去, 张莉不知道。房东去了亲戚家拜年, 家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会有回音。她一个人回到房间面对四面冰冷的墙壁, 她当时觉得自己好像个孤儿。 虽然她没说, 但我想她当时一定无数次痛哭过; 因为换做是我, 我大概早就忍受不了这种死寂与孤独。

 为梦想留守
2007年, 她创办了“新加坡东方艺术中心”, 致力于发展本地戏曲艺术。她根据本地的大环境, 拟定适合 本地的艺术形式。之所以坚持留下, 也是想为本地艺术做出贡献。她说:“本地人很需要文化艺术的滋养。我的学生从12岁到70岁都有, 希望能培训 本地业余演员, 在舞台上用专业演出形式表演。”经过长时间相处, 很多学生也成为了张莉在本地的好友。虽然一路上遇到不少学生抗拒, 甚至排斥学习传统文化, 但她总会耐心地教育他们, 一心把传统表演艺术传承下去。

跟多生活资讯、访问,请看:我们大爱这8家2017年新开的咖啡馆一定要追的热播韩剧派对季如何尽情PARTY不长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