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韦地
草根书室主理人之一

@GRASSROOTSBOOKROOM
造访华文书店草根书室(Grassroots Book Room)前,我刚读了一本名为《致读者:新加坡书店故事1881-2016》的书。书是2014年因国家图书馆“新忆工程”支持,由周星衢基金(旨在推广新加坡华文文化、教育和语言的非营利文化机构)发起的“我的书店记忆”活动而出版。基金团队走访散落于狮城各处的大小书店收集500家店的资料,整理出新加坡书业自1880年代至今,陪伴几代人成长的50家各类书店和守护人的故事。

由已故本地作家英培安(本月去世)1975年创立的草根书室当年是文艺青年聚集地,于1980年代一度结束门市生意。书室虽于1995年得以重生,却可惜叫好不叫座,英培安一直靠写作收入与凭《骚动》所获$10,000新加坡文学奖奖金用来填补财政黑洞。2014年7月,他选择忍痛结束草根。

这个被誉为“水泥城市里的劲草”的独立书店,同年由前媒体人林仁余、文人林永心与 医生林韦地接手。都说“新草根”转型为书店咖啡馆,其实书店和café是分开经营归属不同公司。店内书籍仍以华文为主,承袭创办人主办讲座和读书会的人文风气。它同 时兼售英文书籍,让选书角度更多元。在本地推广华文阅读吃力不讨好,草根书室目前仍入不敷出,只得一年看一年地经营。如果你爱书,请一定得到店内买书支持,别让“草根”变成回忆。

Grassroots Book Room 草根书室
草根书室

“三林”是如何认识的?当年为何会决定接管草根?

仁余和永心本是多年好友,我和他们原不相识。当年英培安公开说他要结束草根,我们都觉得这样一间书店关了很可惜,就决定一起来接手。

刚开始打理草根时,你们有何愿景?

当时大家都说华文书店在本地做不起来……如之前商务书局结束了实体店的营业,青年书局后来也结业,所以我们主要都想有什么新办法能让华文书店在新加坡生存下去。

书室年亏6位数,你们却仍坚持做着。背后的动力是什么?目前状况如何?

现在仍在亏损,所以公司没钱了股东们就得自掏腰包注资。之所以继续做,自然是觉得实体书店仍有它存在的意义。除了亏钱这件事,过程还是开心的。我们得到很多正向价值,也因此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读者朋友。

“实体书店存在之意义”到底是什么?

最重要是在于提升阅读风气,创造一个阅读社群,制造读者和书相遇的机会。

Grassroots Book Room 草根书室
草根书室内的《VERSE》 001创刊号

如今网络发达,买纸本书的人越来越少,不仅华文书局生存艰难,英文书店也很挣扎。你认为本地看书文化浓郁吗?

其实不止新加坡,全世界都有“阅读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目前虽还有一部分喜欢阅读纸本书的文化菁英,但总体而言阅读纸本书的比例确实一直在下降,这真的是该被正视的问题。其实站在阅读角度,只要有在读,无论读什么书或读什么语言的书都是好事。从华文书店的角度看,我们还是希望有一定比例的华文读者能继续阅读纸本书。

Grassroots Book Room 草根书室

草根选物 x Kikkerland 雨后探奇柜

书室也办讲座、展览和艺文活动,需买票吗?疫情前每次平均有多少人出席?频率如何?

疫情前办过少数售票活动,但大部份是免费的。有时出席人数可多达80人,有时却又不到20人,所以不一定,得看主题。活动频率也不一定,刚接手时活动办得较频密,后来就只选择性地策划一些我们喜欢的主题性活动。

草根书室内设咖啡店

疫情期间除了用Zoom举办读诗会,还搞过哪些线上活动?

除了“瓦罐有诗”读诗会,还有“草根会客室”、“在草根阅读台湾”和“我讲古你来听”等线上直播。

可否说说书室的新计划,及想跟《女友》读者们说的话?

草根刚和房东续了两年约,我们就继续努力吧,希望能在选书等细节上继续精进。我想说草根是间爱好美丽的书店,就如我们的一句标语:因美丽而阅读,因阅读而美丽。我希望这句话,能和《女友》读者们产生一些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