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YL TAN
THE BREATHE MOVEMENT及SINGAPORE MENTAL HEALTH FILM FESTIVAL创办人
@THEBREATHEMOVEMENT | @SMHFF

Cheryl于2018年创办Singapore Mental Health Film Festival, 我们却在安排采访时得知当天是她在职的last day。离开的决定很艰难,她将回到自己于2014年创办的另一社会组织The Breathe Movement,在不牺牲自己well-being的前提下继续支持本地社群。她通过提供更accessible的瑜伽项目,助人修复创伤, 并建立更强的情感与心理韧性。

你如何理解“well-being”?在你well-being事项中排名前三的是?

Well-being是一种在任何情形下都能感到踏实的能力,无论焦虑、沮丧还是兴高采烈。并不是说要完全控局,而是有意识地接受 当下的身心状态,不把自己逼向极限。最重要的事:一是保持体能活跃,如我一直有骑车、攀岩和跑步。二是正念(mindfulness) 练习,这对我极其关键,每当我少做一次瑜伽或冥想都能感觉到差别。三是定期治疗(therapy),我需要在一个有安全感的 环境中好好消化所经历的一切,也有助于我练习自我关怀(self- compassion)和提升责任感。

你曾说你从小就常有轻生念头,但瑜伽却拯救了你?

练习瑜伽让我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但这并非唯一帮到我的手段。我还配合治疗、日记及我self-care“工具包”的各种方法, 从而慢慢学会面对生活中各种挑战。追求well-being需要有明确 意图,并愿意为此付诸努力。

对于有自杀倾向的人,我们该如何与其沟通?

人有自杀倾向时未必会真的自杀,但我们应该敏感一点,若观察到一些危险信号如淡出社交、赠出珍贵物品、对某种情况感到受缚或绝望,那么和他们在安全氛围下进行坦诚沟通非常必要。可直接询问他们是否感到无助,以前有无这样感觉,有没有试图自残或伤害他人,或有没有计划这样做。用同理和同情心好好聆听, 若你感到对方真的有很高的自杀风险,那么一定要立刻寻求专业协助。同时照顾好你自己的情绪,因为这类沟通也可能给你带来负面情绪和不适,所以在助人时得了解自己的极限和承受范围。 给大家几个很有用的求助热线,如Emergency(995)、Samaritans of Singapore(1-767)、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6389 2000)。 另外,sos.org.sg网站上有一篇《Suicide Warning Signs: Here’s Where to Start》的文章也值得一看。

人通常到达一个怎样的程度,就是该寻求协助的时候?我们又可以如何self-help?

若只是感到失落或失眠,并不代表一定有精神健康问题。我们可通过进一步自我认知来提升个人well-being,这能通过练习正念和与治疗师沟通来完成。此外,跟对待身体疾病一样,早发现、早寻求专业治疗,就能有效避免情况恶化。

你创办的The Breathe Movement作为社会组织,和一般yoga studio有何不同?

主要运用创伤知情护理(trauma-informed care),来助人面对生活挑战。我们也跳脱传统瑜伽姿势,提倡用各自的身体去寻找表达形式。借助身体运动,我们指导人们进一步探索并了解自己的身体。也鼓励大家发挥创意,用文字或图像来表达想法和感受。

三年前是什么启发你创办新加坡心理健康电影节(SMHFF)? 为何选择影片作为媒介进行交流?

我在The Breathe Movement工作时,发现很多教员、社会工作者和家长在和年轻人进行心理健康的沟通时都遇到阻碍。记得2017年10月13日那天,我在The Projector看了部影片,让我深刻认识到电影的力量。它能让我们在棘手的话题上深挖细查,但又保留一道安全屏障。因为我们懂得电影就是声音和影像,无需直面其中角色,且这些角色也不像亲人朋友这样和我们有直接关联。因此让人感觉 安全也易接触,很适合用来探讨关于心理健康及痴呆等话题。

除了影片,SMHFF还有何其他焦点?

影片虽能打动人,但我一直认为panel conversations才真正是最最关键也最激励人心的环节。我和帮我一同构建电影节的好友Su-An Ng都觉得,除了看电影,我们还应让观众参与有意义和启迪性的探讨。我们每次的探讨都由精神健康专家组成,可能是社会/经济专家,或有经验的过来人或看护者,结合真实故事全面讨论。
今年《Caregiving For Persons With Special Needs》就针对看护者的挣扎和喜悦,提供了很多洞察。如我学习到心理韧性/ 复原力(resilience)的力量,不与社会规范和期许做比较地施展各种 才能,以及多种多样支持看护者的方式。

为何如今又选择离开自创的SMHFF?

看它从一个项目发展到如今成熟的非盈利性组织(并正向慈善组织迈进),要离开当然不易。不幸的是过去几年由于缺乏资金和资源,已经带来了巨大损失。为了我自己的well-being,我不得不离开。

注:捐助支持Singapore Mental Health Film Festival: smhff.com/support-us

现在回到The Breathe Movement,你的愿景是?

拓宽人们的视野并认可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为大家提供一个 治愈空间,助人通过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培养赋权。

Cheryl THE BREATHE MOVEMENT
Urban Revivo棉质衬衫、 棉质裙,Mango聚酯纤维外套

摄影 Vee Chin 美术指导 Paul Soi 造型 Jet Ong
发型 Jane How, M Plus by Monsoon using Schwarzkopf Professional & Shiseido 彩妆 Kimberly @kimxbby_ using Mac cosmetics and shu uemura